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栾川县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对策
    林进展,李军军,冯战奎,等
    2013, 15(3):  1-5. 
    摘要 ( )   PDF (20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栾川县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但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部分矿区勘查程度低,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矿山秩序和矿业结构仍待调整。根据栾川实际情况,对该县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合理布局、分区开采,优化资源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恢复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为实现栾川县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和经济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鄂尔多斯盆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狄让丽,沙景华
    2013, 15(3):  6-10. 
    摘要 ( )   PDF (12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2001—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地级市以上资源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依据Malmquist指数的构成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十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4.5%,其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而据全要素生产率阶段趋势变化,发现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另外,在原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发现其虽属同一经济区域,但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确定条件下我国重要能源资源供给安全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张金锁,齐琪
    2013, 15(3):  11-18. 
    摘要 ( )   PDF (12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条件下能源资源供给安全研究是学术界一个正在兴起的研究领域,文章分析了我国重要能源资源供给安全的研究背景,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影响能源资源供给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能源需求及预测、能源进口渠道、能源资源储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评析,最后给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中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后期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惠宁,杨杰宁,韩震
    2013, 15(3):  19-23. 
    摘要 ( )   PDF (16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内资源消耗量的迅速增加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开始走出去开发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并购境外企业等方式直接参与国际资源市场的竞争,其中不乏并购交易成功的例子。但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并购完成后期运作中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在一系列的跨国并购中,并购交易完成后的成功运作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对一些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中后期运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能对中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后期运作有所帮助。

    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雅馨,钱基,熊利平,等
    2013, 15(3):  24-28. 
    摘要 ( )   PDF (23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中国油企在进军海外市场中屡屡受挫,损失巨大。中国南海深水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文章分析了世界深水油气发展的现状、趋势,研究了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发展现状、所面临的困难及加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指出在当前全世界深水油气开发的浪潮中,在中国有30多年海上油气开发经验的积累下,中国已基本具备了加快深水油气开发的条件,中国应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国家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深水油气开发中走出南海特色。

    矿产资源产业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
    雷汉云
    2013, 15(3):  29-33. 
    摘要 ( )   PDF (15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产资源产业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已有的文献大多从某一方面研究矿产资源与经济、环境等的关系及其应对策略,对区域矿产资源的协调发展、矿产资源与其他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不系统,实证研究不深入,而这些方面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矿产资源的能源消耗、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矿产资源发展的研究成果。 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
    盖静,时代
    2013, 15(3):  34-39. 
    摘要 ( )   PDF (16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和煤层气)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充分表述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用途和开发的社会影响。重点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社会效益评价,主要评价开发项目对当地社会和国家所产生的有益程度。其评价内容包括对国家能源结构和安全的影响、煤矿安全水平的提高程度、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我国铁尾矿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黄勇刚
    2013, 15(3):  40-44. 
    摘要 ( )   PDF (16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尾矿是铁矿石经过分选工艺选取铁精矿后剩余的废渣,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铁尾矿资源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了铁尾矿综合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综述了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情况对铁尾矿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认为开展我国铁尾矿的综合利用工作迫在眉睫,加强和落实铁尾矿利用的政策、经济、法律和技术研究是促进我国铁尾矿二次资源开发的有力保证。

    中国白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吴景荣,王建平,徐昱,等
    2013, 15(3):  45-49. 
    摘要 ( )   PDF (13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地质调查局及相关网站近十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白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整体良好,白银矿山产量、储量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白银资源大国。但在白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乏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我国白银资源保证程度不足、白银产业结构不合理、白银工业整体水平不高、冶炼和回收环节资源利用率低等。因此,国家应健全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保护性开采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白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西部产业集聚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基于西部12省区面板数据的验证
    薛继亮
    2013, 15(3):  50-56. 
    摘要 ( )   PDF (16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西部产业集聚水平进行研究,发现2003—2008年西部产业的平均集聚度在不断变化,多数产业处在低集聚程度,少数处在中等集聚度状态。实证研究发现,西部产业集聚从整体上推动了其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但不同行业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些产业的资源要求比较高,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满足了这样一个条件。西部产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除了要继续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外,还应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特别要注意加强产业规划,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

    赞比亚共和国主要矿产资源及典型矿床
    刘汝清,逄思宇
    2013, 15(3):  57-61. 
    摘要 ( )   PDF (14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赞比亚共和国是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等金属矿;磷、石墨、云母等非金属矿和祖母绿等宝石矿。其中铜、钴、铁、煤和宝石等储量尤其丰富。文章首先对赞比亚矿产资源中铜矿、钴矿、铁矿、煤炭、宝石等的储量、分布以及在全球所占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描述,其次概述了其境内的两大典型矿床的特征。期望对投资赞比亚的矿产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余际从,刘慧芳,雷蕾,等
    2013, 15(3):  62-67. 
    摘要 ( )   PDF (12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的构成要素包括对国家资源保障安全、对当地社会经济、对当地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对当地社会和谐的影响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公式。
    沁水盆地海陆交互相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陈燕萍,黄文辉,陆小霞,等
    2013, 15(3):  68-72. 
    摘要 ( )   PDF (11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沁水盆地是华北克拉通内的海陆交互相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盆地。文章对沁水盆地的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矿物组成、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含气量等表征页岩气富集程度的最基本参数进行分析,认为沁水盆地海陆交互相泥页岩虽研究区单层厚度不大,但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多数处于生气高峰,其他方面均满足成藏条件,尤其是脆性矿物含量高,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有利于日后开发自然产能的提高。因此发展页岩气与煤层气联合开采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由此,对沁水盆地页岩气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不同产状稠油油藏火驱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杨靖
    2013, 15(3):  73-77. 
    摘要 ( )   PDF (12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田稠油火驱技术日渐成熟,经过较多的试验和现场实践,火驱设计不断修正完善,文章以两个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火驱试验为基础,对比了层状和厚层块状稠油油藏在火驱优化设计上的异同点,有助于提高对不同类型油藏火驱机理的认识,为辽河稠油火驱规模化应用提供借鉴。随着火驱应用领域由层状油层扩展到厚层块状油层,采用直〖JP3〗井水平井组合火驱方式开采厚层块状稠油藏的油藏工程设计将进入深入研究和完善阶段。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研究
    韩忆楠,刘小茜,彭建
    2013, 15(3):  78-85. 
    摘要 ( )   PDF (27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采矿区分布广泛,采矿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矿区生态风险因此受到学者及决策者广泛关注。由于煤矿区生态风险不同于一般区域生态风险,其风险识别方法不可简单套用,因此需针对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系统的扰动及破坏方式进行相应调整。文章在分析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矿区生态风险的识别过程进行了归纳,通过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终点识别及暴露—响应过程分析,构建了典型煤炭矿区生态风险因果链,并从理论及技术两方面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了梳理,对矿区生态风险识别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谭娟,宁剑菲
    2013, 15(3):  86-92. 
    摘要 ( )   PDF (12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0年的相关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各省份碳排放量的各种经济发展内生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居民消费方式、城市化进程都会引起碳排放量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上一年碳排放量也对当年排放量产生正向影响,政府环境规制投入在当年不能降低碳排放量,而且还将付出一定的碳排放成本,但其抑制碳排放量的作用会在第二年体现出来,并且滞后一期抑制作用要强于当期的碳排放成本,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量。

    山西省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师学义,王万茂,刘伟玮
    2013, 15(3):  93-99. 
    摘要 ( )   PDF (12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山西省1978—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计算的基础上,对生态足迹的3项指标进行了数量、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该时期的多年人均生态足迹2.075 hm2,超出了2.0 hm2的全球生态阈值;平均人均生态承载力0.877 hm2,远低于1.6 hm2全球生态标杆。多年平均生态赤字是生态承载力的1.38倍,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并有逐步扩大的态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的持续减少、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长时间、大面积、高强度开采,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足迹量大幅增加;二是山西省耕地整体质量差、生态生产力低下,未利用地面积过大,使土地生态承载力低下。因此,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大以荒山荒坡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力度是提高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
    费明明,黄健
    2013, 15(3):  100-104. 
    摘要 ( )   PDF (13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得到快速提高,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智慧城市作为城市治理领域的一种新路径,对城市的资源、环境、地理、交通、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能够给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文章归纳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并分析了智慧城市在中国城市化中的重要性,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初步探索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和业务框架。

    塔吉克斯坦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宋耀辉,马惠兰
    2013, 15(3):  105-119. 
    摘要 ( )   PDF (12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寻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文章运用2000—2011年数据,结合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得出塔吉克斯坦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很好,但是建立在工业发展滞后的基础上,表现为经济发展综合质量与资源环境综合质量较低,资源环境承载经济增长的负荷较低。针对这种结果,为了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达到更好的协调发展度提出建议。


    黄土丘陵区井工煤矿损毁耕地复垦费用研究及实证
    靳海霞,白中科,周伟,等
    2013, 15(3):  111-117. 
    摘要 ( )   PDF (26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统计分析和情景模拟法,将黄土丘陵区损毁耕地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在三种沉陷后地形坡度下进行单体工程设计,得到损毁耕地在不同情景下复垦静态亩均费用:<5°耕地区,轻度损毁4 082元,中度损毁5 455~5 610元,重度损毁11 374~12 283元; 5~15°耕地区,轻度损毁6 635~7 389元,中度损毁7 509~8 262元,重度损毁10 996~11 751元;15~25°耕地区,轻度损毁8 386~9 442元,中度损毁9 259~10 318元,重度损毁12 748~13 804元。费用高低与损毁程度、地形坡度、土方运输距离相关。以中煤平朔潘家窑矿为例,采用MSAS、GIS手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潘家窑矿耕地以轻度、中度损毁为主,平均静态亩均费用7 016元,且费用构成中土地平整工程所占比重最大。

    山东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协调性研究
    徐成龙,程钰,任建兰
    2013, 15(3):  118-125. 
    摘要 ( )   PDF (38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自然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不高。文章选取了能源消耗、COD排放、SO2排放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4个指标,计算得到了山东省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和绿色贡献系数。得出:1)山东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均在0.4的“警戒线”以内;2)青岛、威海、东营这三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好,莱芜和日照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是引起山东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主要因子;3)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能源消耗、SO2和COD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越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河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胡青江, 秦放鸣
    2013, 15(3):  126-131. 
    摘要 ( )   PDF (12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河南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河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小于实际人口数,处于超载状态;2)自然资源是河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在综合承载力中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大于经济资源的承载力;3)相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将是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于AHP和PCA的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彭利
    2013, 15(3):  132-138. 
    摘要 ( )   PDF (12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而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人口、经济、社会、科技和资源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一套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PCA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方法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新疆2001—2010年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新疆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评价
    刘月兰,吴文娟
    2013, 15(3):  139-144. 
    摘要 ( )   PDF (12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对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依据对人口安全发展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新疆人口安全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0—2008年,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及协调度虽然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及协调度均不高。

    新疆R&D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孙慧,钟小梅,邢娟娟
    2013, 15(3):  145-150. 
    摘要 ( )   PDF (1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选取1994—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R&D投入与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R&D总体投入中,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0.654 536,远高于R&D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0.240 187,说明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即经费资源较人力资源占优势。在R&D活动类型中,应用研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为0.765 641。由于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作用没有在当年得到体现。在R&D三大活动主体中,科研机构和高校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明显,企业的R&D活动效率较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