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徐州都市区为例
    黄 珊,闫庆武,李 玲,蒋 龙,刘永伟
    2014, 16(2):  1-7. 
    摘要 ( )   PDF (56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徐州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撑力—压力—调控力的概念模型,选取3类26个指标,基于空间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格网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Yaahp、SPSS等软件对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大范围集中、小区域分散、高低承载区渐变分布的特点;高承载区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成片分布,北部则相对比较零散,且被塌陷区和生态保护区隔断;中承载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高承载区外围;低承载区则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限制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故黄河两侧、不老河以北及微山湖周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徐州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资源管理
    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财政支撑政策研究:基于系统动力模型
    单春红,孔海峥
    2014, 16(2):  8-14. 
    摘要 ( )   PDF (1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海洋风能产业化过程中的主体及循环反馈结构,遵循“投入—转化—产出”反馈回路选取若干系统影响变量,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构建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系统动力模型。基于系统动力模型,研究并比较我国海洋风能产业化财政支撑政策的作用回路,得出结论:政府购买支撑政策作用于产出子系统,适用于海洋风能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补贴支撑政策作用于转化和产出子系统,适用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优惠税率支撑政策作用于转化子系统,适用于产业化发展的中期和后期阶段。
    中国省域能源效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韦福雷,胡彩梅,李秀春,张永宾,房 红
    2014, 16(2):  15-19. 
    摘要 ( )   PDF (21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基于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SuperSBM 模型,将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测算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并进一步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中国省域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能源效率均值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中国省域能源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在不断减弱,说明相邻地区之间的能源投资、能源技术开发以及能源政策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在不断降低。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解析和对策建议
    刘 旭,王 岱,蔺雪芹
    2014, 16(2):  20-26. 
    摘要 ( )   PDF (20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中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基于对既往研究的梳理和基础数据比对,揭示了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表明:成本竞争不占优势、核心技术尚未掌握、项目布局缺乏统筹、支持政策亟待细化是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化解面临着生物质资源供给、现行能源体制、环境保护压力3大因素的制约。瞄准关键制约因素,未来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摸清家底、统筹规划、完善标准、技术攻关、健全服务、培育市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
    加拿大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及启示
    罗世兴,沙景华
    2014, 16(2):  27-31. 
    摘要 ( )   PDF (12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和谐矿区建设是现代社会对矿业发展的普遍诉求,是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居民生活三者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矿业发达国家已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矿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享资源开发利益。从机构设置、法律框架,机制建设角度对加拿大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清晰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法律及健全的利益分配与沟通机制是其实现矿地、矿群与矿环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我国和谐矿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评析及其完善
    王婷婷,王丽艳
    2014, 16(2):  32-36. 
    摘要 ( )   PDF (11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期,不断飙升的PM2.5值将人们的关注点聚焦于大气污染防治。我国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因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信息网络体系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机制的不健全等而导致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减缓环境污染的加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对造成大气污染的成因入手,概括总结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指出我国PM2.5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内容和立法体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资源开发
    国内外水溶性钾盐资源及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现状
    白仟,袁俊宏,王章俊
    2014, 16(2):  37-46. 
    摘要 ( )   PDF (14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世界钾盐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我国水溶钾盐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矿床类型、矿石品位、资源储量进行了总结。在对全球10余个重点钾盐产区产能以及钾盐开采与加工技术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钾盐资源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钾盐国际贸易为背景,重点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钾盐进出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钾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路与建议。
    基于地质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煤层气开发潜力探讨:以富煤二矿为例
    祁满意
    2014, 16(2):  47-50. 
    摘要 ( )   PDF (13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研究了云南富源富煤二矿的煤层特征、含气特征、吸附特征、煤层气资源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COMET2模拟软件,对主要可采煤层的产气情况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认为,富煤二矿具有较好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和开发地质条件,煤层气井具有较好的产气效果,开发前景较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富煤二矿的地面煤层气开发,以及煤矿瓦斯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参考价值,同时也表明地质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是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萤石矿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陈 武, 张寿庭, 张红亮
    2014, 16(2):  51-55. 
    摘要 ( )   PDF (12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萤石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主要从萤石矿产资源上游的勘查、中游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下游的产品消费结构入手,分析了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为:1)勘查重视不够,新增储量不大,后备资源不足;2)采选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3)能耗高,生态环境保护恢复难;4)产品消费结构不合理,科技附加值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1)编制规划,宏观管理;2)加大萤石成矿规律研究及勘查力度,扩大资源量,确保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3)继续实施保护性开发,调控生产总量;4)提高改进采选冶技术,加强监管;5)调整萤石产品结构,扶持开发下游工业,增强产品竞争力。
    资源评价
    基于净现值法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价值评估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彭武珍
    2014, 16(2):  56-63. 
    摘要 ( )   PDF (12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环境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是环境价值核算中的技术难点之一,也是环境价值核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现有评估方法中的净现值法及其衍生方法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经价格修正的净现值法。根据此方法,得到浙江省2010年矿产和能源资源的耗减价值和年末存量价值。结果显示,相对于简化净现值法和净租法,此改进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资源的真实价格变化,评估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价值水平。
    中国主要锡矿床类型、成矿时期及品位模型
    陈慧军, 张寿庭,张云辉
    2014, 16(2):  64-70. 
    摘要 ( )   PDF (21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有中国锡矿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102个中型及以上规模锡矿床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总结。在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按成矿作用的特点,再根据主要矿物的组合和蚀变特征,可将中国主要锡矿床分为热液型、夕卡岩型、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伟晶岩型和砂矿型7种类型,其中热液型、夕卡岩型和砂矿型为主要矿床类型。锡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为燕山期,主要赋矿岩系为三叠纪的灰岩、大理岩系。结合主要矿床的品位模型,可以发现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热液型锡矿床和夕卡岩型锡矿床是今后主要的找矿类型及方向。
    松南气田地震属性预测火山岩储层含油气性
    徐新军,焦养泉,秦都
    2014, 16(2):  71-75. 
    摘要 ( )   PDF (12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火山岩这一特殊岩性体埋藏深、岩性复杂、成层性差、平面分布规律复杂,储层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应用地震叠后频率衰减属性和分频属性对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含油气性进行纵向和平面上的预测,主要研究松南气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含油气情况。实践证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较高,有效地对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识别。通过检测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衰减梯度变化和高频段吸收衰减特征,可检测其含油气性,为开展营城组火成岩储层的油气藏描述工作奠定了基础。
    资源环境
    新疆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张新林,王 强,王长建,鲁建荣
    2014, 16(2):  76-82. 
    摘要 ( )   PDF (3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伊敏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郭美楠,杨兆平,马建军,高吉喜,贾志斌
    2014, 16(2):  83-89. 
    摘要 ( )   PDF (24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下降到2010年的75.03%;工矿地面积逐渐增加,由1975年的0 km2增加到2010年的19.63 km2。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连接性降低,景观中优势类型的面积比例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渐降低。1975—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升高,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林地、工矿地、耕地、住宅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风险均有增加。草原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硒矿资源研究现状
    李静贤,刘家军
    2014, 16(2):  90-97. 
    摘要 ( )   PDF (18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硒的地球化学性质以及硒矿床类型的分析,对生物圈中土壤硒和植物硒的研究,同时结合硒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的需求量和硒的价格分析,对硒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发现硒矿资源的供求矛盾,使得硒矿的研究更加迫切。因此,需要加强硒矿资源的研究,特别是对硒矿来源和富集的分析和研究,为指导下一步的找矿提供科学理论。
    石棉县出路沟泥石流动力力学特性和监测预警研究
    邓国仕, 郑万模, 巴仁基, 杨桂花, 刘宇杰, 王春山, 倪化勇
    2014, 16(2):  98-103. 
    摘要 ( )   PDF (31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减小出路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对出路沟泥石流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分析和研究出路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动力力学特性,得知出路沟为中易发、特大型泥石流沟,处于发展期,发生特大型泥石流周期为50 a,沟内松散物储量约为22915×10^4 m3,可为泥石流发生提供的物源总量为2168×10^4 m3,沟口泥石流的流速达64 m/s,50年一遇泥石流洪峰流量为1067 m3/s,泥石流总量为308×10^4 m3,固体物质总量约为13×10^4 m3。根据地形、松散物分布、形成区、流通区位置,选择不同设备和位置开展监测,共安装了3台动雨量计、2台泥位计和2台含水率监测仪。通过对泥石流发生的产、汇、流条件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地质环境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为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资源产业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实证分析
    宋耀辉,马惠兰
    2014, 16(2):  104-109. 
    摘要 ( )   PDF (1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及相关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统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分析各产业增长比例波动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法和作差法,评价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通过泰尔指数评价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结构协调性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贡献。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澳大利亚天然气资源潜力及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郜 峰,赵 喆,赵 林,马宝玲
    2014, 16(2):  110-118. 
    摘要 ( )   PDF (18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大利亚天然气资源丰富,液化天然气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进口天然气的重要资源国。在分析澳大利亚天然气资源发展潜力与供需趋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在产与在建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概况,并从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价格因素、政策因素及工会与社区因素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对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产业面临的挑战分析,结合中国石油公司在澳大利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和天然气贸易现状,提出了中国石油公司参与澳大利亚天然气项目及应对天然气进口风险的策略。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建议——以稀土产业为例
    孙全民
    2014, 16(2):  119-123. 
    摘要 ( )   PDF (12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我国现行环境税费存在的问题与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在效率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目标的指导下,遵循先期试点,逐渐推进、激励环保行为为主,筹集收入为辅和体现税收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建议在稀土产业可先行开征污染排放税,并配合在其他税种中做出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规定,重点解决稀土生产环节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改善,并加强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密切配合、资金支持和环境税的国际协调的实施保障。通过稀土产业环境税费的政策设计,提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环境税费政策建议。
    资源经济
    基于复杂网络的矿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金融机构关系分析
    安 静, 安海忠, 杨广林
    2014, 16(2):  124-128. 
    摘要 ( )   PDF (13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复杂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参与我国矿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及金融机构与上市矿业公司融资的关系,通过获取的73家金融机构与我国125家上市矿业公司关系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UCINET和Excel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凝聚子群从派系和K—核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矿业公司股权融资具有显著的趋同关系结构,并发现了金融机构子群分布情况、投资趋同状况和金融机构活跃程度。从数据分析中还发现了网络中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派系数目较多,共有121个派系之多,而且在各派系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重叠性。虽然派系较多,但是核心比较明显,绝大多数子群都是围绕国有四大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而形成。
    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增长比较及产业分解
    杨贵中,钟 敏
    2014, 16(2):  129-133. 
    摘要 ( )   PDF (1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产业的角度解析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经济增长的差异:具有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的渝北区和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涪陵区、万州区在工业的拉动作用下,经济增长较快;不具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区县工业发展较缓慢,但以工业为支撑的第二产业仍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巴南区、武隆县、巫山县等区县成功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撑的第三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培育特色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基于IO-SDA的广东最终需求隐含能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杨蕾,杜鹏,夏斌
    2014, 16(2):  134-140. 
    摘要 ( )   PDF (16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SDA),从经济整体、分行业、分部门3个角度对2002—2007年广东省最终需求隐含能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规模效应是导致广东整体及各行业最终需求隐含能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则是减少隐含能消费的关键因素,经济系统效率和结构效应对隐含能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2)工业尤其是重制造业是广东隐含能增长的主体,工业部门输出商品引致的隐含能消费是其隐含能增长的主要原因,农业部门隐含能消费小幅下降,建筑业隐含能消费的上升主要源于投资效应,服务业部门中则以消费效应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致的隐含能增加占主体。研究表明,广东2002—2007年重工业化进程中呈现了“高能耗”的趋势,提高技术效应、经济系统效率及结构效应的负向作用是广东未来降低最终需求隐含能消费的着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