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国家资源型城市行政区划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
    黄德林,张佳琪
    2018, 20(3):  1-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6
    摘要 ( )   PDF (1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全域旅游”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但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原有行政区划设置的影响,而资源型城市的行政区划多因矿设区,影响尤甚。可以说,行政区划是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影响着区域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文章以黑龙江省鹤岗市发展全域旅游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鹤岗市行政区划现状及设置不合理之处,借鉴国内相关旅游城市行政区划格局调整的实践经验,结合地区行政区划与旅游资源分布实际,探讨出一条适合自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优化路径:1)合并中心城区发展矿山文化旅游;2)成立黑龙江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沿江生态旅游;3)注重宣传推广,最终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振兴发展。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创造——以辽源市为例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等
    2018, 20(3):  8-1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7
    摘要 ( )   PDF (11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城市转型效果较好的辽源市作为典型案例,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角度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进行分析,探究资源型城市路径创造的途径与过程。结果显示,辽源市路径创造是以东北振兴规划的提出为契机,尤其是在2005年被确认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后,政府政策导向的路径创造有序展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形成了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和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优势产业从采掘业和初级制造业向中间品制造业和深加工制造业转型。辽源市煤炭资源趋于枯竭,通过积极利用域外煤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主体,使煤炭产业有序退出。 
    山西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研究
    付焕兰
    2018, 20(3):  16-2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8
    摘要 ( )   PDF (10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山西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转型能力进行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山西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最强的城市是大同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阳泉市,转型能力较弱的是长治、晋城、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7个城市。最后,提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为其他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资源战略
    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李锟,韩振超,朱娟,等
    2018, 20(3):  21-2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9
    摘要 ( )   PDF (12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内在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其同时关注产业增长和污染减排。文章首先评估了1980—2016年宜昌市三次产业结构状况,通过比较宜昌与典型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分析产业发展水平,并通过计算工业结构相似度,识别产业潜在合作区域。同时,计算污染排放、能源消费分行业贡献情况,并模拟宜昌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产业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宜昌市绿色发展的“长处”与“短板”:宜昌市在食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旅游业、物流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仍较大、污染排放较重,导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最后,提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集群发展、区域合作为依托,明确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路径,推动宜昌市绿色转型,同时为其他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资源管理
    铁矿尾矿梯级资源化利用方案研究
    赵淑芳,王浩明,禹朝群,等
    2018, 20(3):  30-3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10
    摘要 ( )   PDF (10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针对铁矿尾矿大量堆存排放的安全、生态隐患,结合棒磨山尾矿化学成分、粒度分布特征,提出进行资源化研究利用。在目前铁尾矿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对高硅铁尾矿(一次尾矿)进行再磨再选生产铁精矿,然后对再选剩余物(二次尾矿)进行分级处理,粗粒级(0.25 mm以上)部分即为商品砂,细粒级部分分别采用液碱湿法活化和固体碱渣干法活化工艺制备系列含硅肥料,并对铁精矿、商品砂、含硅肥市场进行市场效益分析,以期实现矿山废弃物的100%梯级利用。 
    资源开发
    黔北安页1井区松坎组沉积环境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影响
    张鹏,张金川,雷怀玉,等
    2018, 20(3):  34-4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1
    摘要 ( )   PDF (18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通过分析安页1井松坎组岩心及井区周缘露头,再结合松坎组泥页岩的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储集特征以及含气性特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安页1井松坎组岩性以深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与颗粒泥质灰岩互层为主,从底到顶灰质含量逐渐增高,粉砂质含量逐渐降低。安页1井松坎组TOC含量普遍低于1.0%,多分布在0.1%左右,镜检显示松坎组含钙砂质泥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成熟度在2.75%~2.92%,平均2.85%,松坎组泥岩与灰岩频繁互层,能形成有效的隔档,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泥岩水平裂缝发育,灰岩裂缝不发育,从现场解吸数据和气测异常可以看出高的含气量与泥岩发育的水平裂缝关系密切。安页1井松坎组地层的特殊性致使该地层尽管泥岩与灰岩的有机碳含量不高,但是生成的天然气由于频繁互层灰岩的遮挡而有效聚集。 
    南盘江盆地泥盆系沉积体系及页岩气远景区带 
    辛云路,王劲铸,金春爽
    2018, 20(3):  42-5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4
    摘要 ( )   PDF (73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综合利用实测重点剖面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泥盆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细粒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泥盆系页岩气远景区带。南盘江盆地泥盆系发育河流三角洲—陆源碎屑滨岸、陆源碎屑内陆架、陆源碎屑外陆架、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坡及深海8 种沉积体系。早泥盆世,最初,除南部钦防地区外,南盘江盆地大部分地区无沉积,随后海水自南而北入侵,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河流三角洲—陆源碎屑滨岸体系沉积。中泥盆世,古陆暴露范围显著缩小,陆源碎屑供应显著减弱,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体系局限于古陆的周缘,深水沉积区显著扩大,在深水沉积区与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体系间是以碳酸盐岩为特色的广泛的局限/开阔台地型沉积。晚泥盆世,古陆暴露范围进一步缩小,陆源碎屑供应贫乏,河流三角洲—碎屑滨岸相主要局限于云开古陆的周缘,深水沉积区进一步扩大,在深水沉积区与古陆间是以碳酸盐岩为特色的局限/开阔台地型沉积。根据深水沉积体系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南丹、紫云、扶绥、广南等地区是寻找泥盆系页岩气最具远景的地区,永福—鹿寨—平乐—武宣地区是寻找泥盆系页岩气值得关注的地区。 
    邓家冲区段F1断层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刘珍奇,郑振华
    2018, 20(3):  58-6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3
    摘要 ( )   PDF (14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邓家冲区段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认为邓家冲区段断层发育,对本区煤层影响最大的为F1断层。F1断层为永耒向斜西翼区域性大断层,为顺层走向逆冲推覆断层。F1断层的走向大致沿地层走向延伸,倾向与地层基本一致,倾角11°~58°,一般为40°,断层面呈舒缓波状。F1断层主要发育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受层状软弱结构面空间分布情况控制,位于6煤层顶板疏松砂岩之上。在强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F1断层上盘地层位移大,构造较复杂,煤层部分或全部缺失;下盘构造相对简单,疏松砂岩是下部煤层的良好保护层,使煤层保存完好。运用推覆构造理论在构造(F1断层)下找煤成功,推翻了以往地质工作认为本区无找煤前景的观点。对新区在推覆构造下找煤具有重要的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资源环境
    铜铁元素对硫自养反硝化的效率影响
    张舒齐,冯传平,梁晶, 等
    2018, 20(3):  64-6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9.001
    摘要 ( )   PDF (11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硫自养反硝化处理模拟硝酸盐污染地下水,探究金属元素Fe2+和Cu2+添加量对体系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0%、0.20% Fe2+或0.05% Cu2+对硝酸盐去除效果以及脱氮速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反应进行216 h后,硝酸盐去除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最高达到99%。研究发现金属离子的适量添加可以有效降低体系硫酸根的积累量。在整个反应期中,合成材料为反硝化系统提供了充足的碱度,保障了反硝化的有效进行。 
    资源经济
    资源、环境与经济约束下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梁青青
    2018, 20(3):  70-7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11
    摘要 ( )   PDF (1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1996—2014年数据,进行了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评价模型的选定,对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我国东中西3个区域低碳农业水平差异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说,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及地区内,瑞典的低碳农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进入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成熟阶段;瑞士、日本、法国等40个国家(地区)低碳农业已经达到高水平,进入了低碳农业的形成阶段;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排名靠后;2)碳排放量高并不等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低,而碳排放量低也不等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高;3)分区域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又高于西部。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产生了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城市化与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
    许玉凤,徐飞,唐稳华
    2018, 20(3):  79-8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5
    摘要 ( )   PDF (11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基于2002—2014年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贵州省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4年黔南州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增长加快;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呈上升趋势,但存在阶段差别;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对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异质性及影响机制 
    郭海红
    2018, 20(3):  86-9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20.001
    摘要 ( )   PDF (11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三方掣肘”的可行路径。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采用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值及其增长指数,并分解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指数,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及影响机制,得出:1)东、中、西部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区域生态创新效率与生态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效率增长,而在技术进步、规模创新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市场需求、产学研合作程度对生态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状况、产业转移、创新驱动因素起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制、市场竞争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促进生态创新效率跃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