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效果分析及建议——以铜川市为例
    任雁,罗福周,黄帅
    2010, 12(6):  1-6. 
    摘要 ( )   PDF (15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在产业转型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关系到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顺利解决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思想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低收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较大,政府财政困难,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在探讨之中。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市场住房模型”的基本思想,界定了文章的研究内容。然后以铜川市为例,通过介绍铜川市的基本情况和简述铜川市住房保障政策的相关内容,利用“住房过滤模型”对其具有代表性的住房保障政策进行效用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铜川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这一类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资源战略
    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体系的建立
    夏天, 周勇, 于雷, 戴维斌
    2010, 12(6):  7-12. 
    摘要 ( )   PDF (19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加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真正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我国开展了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针对如何提高补充耕地折算系数精确度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折算系数计算的改进方法和思路。将耕地分水田和旱地两种地类进行研究,提出了按照不同地类相互补充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折算系数在实际耕地占补工作中的使用精度。最终通过对地类分类别考虑,求得了水田与旱地之间的折算系数为1.07~1.03之间,该系数解决了耕地占补平衡中水田与旱地互补的问题,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工农用地协同调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王树金, 陈文宽
    2010, 12(6):  13-18. 
    摘要 ( )   PDF (13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针对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矛盾问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所带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构建了工业用地与农用地协同调控机制,希望通过土地的协同调控,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以节约农用地来供给工业用地,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同时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下,通过农用地的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战旗村的实证分析,提供工业用地和农用地协同调控,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升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的例证。并根据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证
    周宾, 陈兴鹏, 薛冰, 申宸, 吴士锋
    2010, 12(6):  19-27. 
    摘要 ( )   PDF (24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内涵的剖析与辨识,分析二者的异同和关联,提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两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根据灾后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汉中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确定应采取的S—O“突破发展”战略。将低碳—循环经济耦合模式运用其中,通过将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贯穿到规划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产业之中,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区域资源的循环;在重点产业中均贯穿低碳—循环经济理念设计产业链条,尤其是设计的静脉产业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通过对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旨在使汉中尽早实现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实现在陕南地区的“和谐崛起”。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研究
    张照志, 王安建
    2010, 12(6):  28-32. 
    摘要 ( )   PDF (13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直接与石油市场、战略政策制定等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历史现状资料,对基于油价体系及生产配额制度的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进行了研究。油价体系的逐渐终结,标志着欧佩克实施控制油价的卡特尔能力在弱化甚至消亡。生产配额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发挥作用。未来欧佩克强化卡特尔特征的物质基础的客观存在、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都在不断强化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而能源替代等并不能真正撼动欧佩克卡特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力。

    汶川地震紧急救援应对策略、经验与思考
    石云龙, 崔彬, 安海忠
    2010, 12(6):  33-37. 
    摘要 ( )   PDF (13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12”汶川地震后,每年的5月12日成为“防灾减灾”日。纪念,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灾难的再次回顾,局限于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悼以及对救援者的敬意和感激,而是以后在面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在个人的情感可能经历再一次的震撼与感动的同时,或许只有理性的思考和沉淀的思维,才能够让我们有从灾难中继续前行的力量。基于此,笔者试图总结应对汶川地震灾害的部分成功经验,从地震灾害的应急物资储备、地震危机的应急处理和信息发布机制、地震灾害的科普宣传教育机制和应急法制体系等方面反思抗震救灾中的部分不足,并提出主要对策或建议。

    资源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陈昕
    2010, 12(6):  38-43. 
    摘要 ( )   PDF (1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量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本文构建了一套三层次的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消耗支持系统、经济发展支持系统、人年均资源支持系统、生态环境支持系统、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环境治理投资系统六大系统,共37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资源节约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节约型社会发展总指数。根据相关数据资料,运用SPSS软件对青岛市2003—2007年资源节约状况进行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指数及节约型社会发展总指数,并对综合评价结果及各子系统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源节约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强。最后从创新节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的资源节约管理机制、加强节约意识、完善法制等方面,对提升资源节约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有序性分析
    白丽娜, 王冬艳, 刘立新, 张纯国, 徐倩, 费新宇
    2010, 12(6):  44-48. 
    摘要 ( )   PDF (13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吉林市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建成区城镇地籍更新数据,以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同时运用信息熵对吉林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有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船营区、丰满区和昌邑区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龙潭区因存在土地产出不足,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整体较低,昌邑区因建设用地比重大,有序性在各区中最低。建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向有序性转化,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的政策,保证各用地类型数量的均衡协调。

    贵阳市生态旅游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研究
    周丽莎
    2010, 12(6):  49-52. 
    摘要 ( )   PDF (13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旅游城市评价主要是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上对城市整体旅游价值的评估。以贵阳市构建生态旅游城市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及贵阳市政府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相关政策,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生态保护3个方面,筛选20个指标构建了贵阳市旅游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邀请专家提出了指标测度及评判方法,对专家的权重数据运用理想点法(TOPSIS)甄选最优评价方案, 得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权重, 并经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效果。构建了贵阳市生态旅游城市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构建生态旅游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全球镍需求趋势预测
    那丹妮, 王高尚
    2010, 12(6):  53-57. 
    摘要 ( )   PDF (15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人均矿产资源需求与人均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即“S”型模式入手,延伸出人均镍资源需求与人均GDP的“S”型规律。在全面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变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水平等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将全球分为发达国家集团、工业化国家集团、欠发达国家集团3类国家集团,并对这3类国家集团未来20年的镍需求趋势进行分类探讨和预测。尽管全球镍资源丰富,但由于需求分布地区与资源地区严重分离,需求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全球镍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到2030年全球镍资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的2倍以上,其中工业化国家集团将成为需求主体。

    资源管理
    土地整理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基础平台——浙江省慈溪市土地流转调查与思考
    郧文聚, 杨华珂
    2010, 12(6):  58-61. 
    摘要 ( )   PDF (13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优质、集中、连片耕地,增加土地收益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流转第一大县浙江省慈溪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做法和经验,阐述了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在土地流转中的推动作用。文章认为,政府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促进了慈溪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既保生产,又关注了生活和生态,受到基层政府和农民欢迎。文章提出了土地整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并对完善与土地流转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放射性铀矿床后期治理研究
    叶周
    2010, 12(6):  62-67. 
    摘要 ( )   PDF (1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其特征是“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消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在矿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三废”零排放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传统矿业企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铀矿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对我国放射性矿床后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废石和尾矿的回收,提高铀矿的综合利用率;利用科学方法整治塌陷坑,开展铀矿山土地复垦与绿化;加强对铀矿山的环境放射性监测与评价;加大对铀矿冶设施退役与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等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矿业遗迹开发利益相关者风险“致因—承担”模型
    曹荣, 邓珍琴, 林大超
    2010, 12(6):  68-72. 
    摘要 ( )   PDF (1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鉴投入产出理论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思路,针对矿业遗迹开发项目风险致因与风险承担的内在联系特征,建立了风险“致因—承担”模型。根据矿业遗迹开发项目利益相关者行为风险结构及风险承担特点,应用G1法计算得出了“风险致因”及“风险承担”权重。通过风险“致因—承担”分析表对利益相关者的风险致因与风险承担进行了量化分析,确定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致因—承担”差额,并应用风险玫瑰图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直观表达和分析,提出了决策者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所采取的风险管理重点。风险“致因—承担”模型为平衡各部门利益、解决纷争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研究技术工具,是对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拓展的一种新尝试。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方法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徐柯健, 郭薇, 范晓
    2010, 12(6):  73-79. 
    摘要 ( )   PDF (15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解说的定义和目的出发,分析了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概念和构成,并对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系统化、规范化、人性化、生态化和保护性五大原则。同时,详细阐述了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的具体方法:1)信息设计,包括信息内容构成、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编辑、专业图标设计;2)内容设计,包括总体构图布局、文字设计、色彩设计;3)外观设计,包括造型设计、材料选择、体量设计等。然后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 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其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包括解说主题的选择,解说标识牌的布局,内容设计原则,文本编辑,解说标识牌的规格、文字、版式和制作要求,以期对我国其他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面向公众利益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变更模式研究
    赵微, 安济文, 张艳
    2010, 12(6):  80-83. 
    摘要 ( )   PDF (1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介绍了土地整理的主要涵义,探讨了土地整理的模式分类及配置方法。土地整理实施期间的规划设计变更是实施区域内公众利益的正常诉求与表达,论文深入研究了基于公众利益的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变更模式及其主导因素,重点分析规划设计变更与实施区域公众利益的相互关系。选取湖北省云梦县下辛店等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程为典型实例,提出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实施中,公共意愿、公共安全、防洪安全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土地整理各单项工程发生变更,对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工程费用的变化。论文成果为相关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复垦费用构成与取费标准分析
    王金满, 白中科
    2010, 12(6):  84-89. 
    摘要 ( )   PDF (1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比较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联系与区别,结合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工程的特点,参考土地整理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费用编制办法,构建了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费用构成框架,并分析确定了其取费标准,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的费用估算提供参考。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费用主要由工程与生物措施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风险金与价差预备费;工程施工费包含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两部分,其他费用需单独增加措施管护费与复垦监测费,金属矿等一些特殊项目还需要提取风险金;土地复垦需计算工程动态投资,基本预备费等费率选取较高。

    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研究
    田玉福, 范金梅, 覃莉, 郧文聚
    2010, 12(6):  90-94. 
    摘要 ( )   PDF (1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整治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强调统筹城乡用地。开展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但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均刚刚起步,急需研究探索。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在我国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研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对指导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扬州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应从区域、市域和村镇3个层面来开展,规划要能体现因地制宜,要重点关注部门协调、资金整合、政策落实等问题。建议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坚持“市域全面规划、整村整镇推进”,并应尽快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整治新机制,以推动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城市居住用地价格风险预警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李元恒, 李晓白, 袁春
    2010, 12(6):  95-100. 
    摘要 ( )   PDF (17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市场管理的核心是土地价格管理,而居住用地价格管理又是城市土地价格管理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价格增长较快,土地的价格风险越来越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土地市场还没有任何专门的价格风险预警预报机制。本文以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居住用地价格风险评价模型对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的合理性区间进行了界定,采用相应的标准划定了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的警度区间,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的方法确定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预测的先行指标,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居住用地价格风险评价模型的界定对未来唐山市居住用地价格风险进行了评定。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政府经济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风险警示。

    基于逐步宽容约束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余洋, 郑荣宝, 谭尔斯, 黎顺钻
    2010, 12(6):  101-105. 
    摘要 ( )   PDF (13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逐步宽容约束法(GECM)为基础,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涉及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宏观计划等方面约束条件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宽容约束法协调了各区域、部门之间的目标冲突,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合理配置;同时,指出未来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变化不大。通过该方法对现有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技术水平,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促进花都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政府职责——基于能源危机背景下的思考
    阮李全, 李文海
    2010, 12(6):  106-112. 
    摘要 ( )   PDF (1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热资源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后石油时代”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快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效率低、环境破坏威胁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职责缺位。为了强化政府职能,应当明确政府履行地热资源行政职责的内容,即完善地热资源立法、加强行政执法、保障公众参与、慎用行政垄断和健全行政责任制等,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基于MapGIS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以湖北省宣恩县为例
    王聃同, 袁春, 钱铭杰, 杨锋, 张寅玲
    2010, 12(6):  113-117. 
    摘要 ( )   PDF (20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宣恩县为例,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矢量数据套合、外业调查底图制作、投影带转换、图幅拼接、矢量数据检查、制作数据字典、制作结合图表、数据入库等步骤,探讨并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对提高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资源开发
    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孙克勤
    2010, 12(6):  118-124. 
    摘要 ( )   PDF (17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境内,由8个保护区的地理片区组成,占地1 700 000 hm2。三江并流是因亚洲的3条大江——金沙江(下游为长江)、澜沧江(下游为境外的湄公河)和怒江(下游为萨尔温江)而得名。这一遗产地包括云南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它拥有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包括雪山、冰川、峡谷、湖泊、森林、草甸和湿地。其他一些突出的地质地貌还有高山喀斯特和高山丹霞地貌。2003年,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一地区还拥有许多名胜古迹。本文对这遗产地的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整合。本文指出了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诸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生态危机、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水土流失、水电开发、采矿、筑路、旅游开发等。本文还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包括科学管理机制、分区保护、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管理人才培养、生态旅游规划等的建立和实施。

    注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
    王晓锋, 朱卫平
    2010, 12(6):  125-129. 
    摘要 ( )   PDF (13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向煤层中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具有巨大潜力,能够实现中国2 000 m以浅煤层气产量增产3.751×1012m3。本文从多元气体的竞争吸附、煤吸附CO2之后的体积膨胀及其对渗透率和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的现场试验3个方面介绍这一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列举了几个国家利用这一技术的现场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较为相似。最后指出了在室内研究和现场测试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诸如多元气体竞争吸附与煤分子结构的关系研究、吸附膨胀量和气体注入量、注入压力和煤阶之间的关系研究、注CO2引起的吸附膨胀对后期煤矿采煤作业的影响和安全威胁。

    “古格遗址—古格地貌”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
    潘运伟, 梁伟, 杨明
    2010, 12(6):  130-136. 
    摘要 ( )   PDF (16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札达县位于阿里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古格地貌,而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象泉河的滋养孕育了遗失的古格文明。研究表明古格遗址见证了消逝的古格文明,是古格王国的历史见证;古格王国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复兴的策源地;古格艺术流派是藏传佛教的一次艺术高潮,反映了藏族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和多种外来艺术交流的辉煌成就;古格建筑是社会等级制度、佛教宇宙观与实体建筑完美结合,是社会和宗教观念的物化。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期间的河湖相沉积地貌——古格地貌不仅真实记录和反映喜马拉雅山的隆升过程,是地球演化史中的突出例证,而且更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自然奇景,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更为突出的是古格遗址与古格地貌两者密不可分,是藏民族“天人同性”思想的典范。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格遗址格地貌”的世界遗产价值,并对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可行性、目标、意义、战略进行论述。

    基于跨越式发展的沙坪坝区工业用地调整研究
    黄炀,蔡春,陈华臻,叶京星
    2010, 12(6):  137-140. 
    摘要 ( )   PDF (1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经济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趋紧缩,对工业用地的合理规模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年来工业经济总量和土地经济效益的变化,结合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历程对比,对2020年全区工业工地总量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沙坪坝区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未来沙坪坝区工业经济总量和土地开发潜力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也需要开发更多的工业用地进行支撑。最后,文章对工业用地提出调整对策,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提供良好途径。

    CSAMT法在山西断陷盆地榆次城区寻找地热中的应用
    张新军, 刘海生, 刘鸿福, 余传涛
    2010, 12(6):  141-145. 
    摘要 ( )   PDF (19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断陷盆地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榆次经纬厂一带位于该盆地中部,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应用CSAMT法在晋中断陷盆地榆次城区进行了地热勘查,获取了榆次经纬厂一带深部地层的电性结构。采集数据通过静态校正、2-D反演处理,最终确定榆次经纬厂一带基岩界面埋深500~750 m,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埋深2 000~2 700 m,勘探出未被揭露的4条隐伏断层。综合CSAMT探测结果与地质资料,确定了一眼地热井井位,通过钻孔验证,在该区成功打出第一眼深部地热井,水温95 ℃,水质分析含盐度接近海水。本次工作为该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有意义的地质依据。

    包14块滚动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战静, 王战
    2010, 12(6):  146-148. 
    摘要 ( )   PDF (1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包14块复杂的储层和构造条件,依托VSP测井技术、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三维构造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地质建模技术及储层反演识别技术的配套应用研究,解决了油藏开发中复杂性和多解性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新增含油面积5.26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396×104 t,在新增含油区域内,先后5次滚动扩边部署各类井95口,已实施67口,成功率95%以上,年建产能12.28×104 t,采油速度达到1.89%。实践证明: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藏需要实施滚动勘探开发,应用多学科,研究配套的滚动开发技术,不断深化认识油藏地质特征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

    北京石花洞岩溶景观特色及成因探讨
    傅迷, 张文昭, 王俊辉, 唐洁云, 许新路, 黄文辉
    2010, 12(6):  149-155. 
    摘要 ( )   PDF (21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石花洞地质公园区内地貌类型属典型的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在碳酸盐岩沉积分布区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地表水的切割溶蚀,形成了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洞穴钟乳石种类齐全,毛细渗透水沉积的石花美丽,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最多、体积最大,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最明显,流水沉积的石旗发育奇特,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最好,全新世石笋微层理发育最清晰。本文主要讨论石花洞岩溶景观成因,是本小组对石花洞进行的一次大体沉积类型研究。

    资源经济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吴志定, 姚震, 夏英煌
    2010, 12(6):  156-160. 
    摘要 ( )   PDF (13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业领域是实践循环经济的首要领域,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存在四大制度性问题。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观念不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法律建设滞后、缺乏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规划与指标、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落后等问题;明确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与措施,提出了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制度性建议:营造社会氛围、建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制定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构建矿产资源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优化勘查开发机制、技术创新支撑、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唐鹏, 李建强, 肖君
    2010, 12(6):  161-166. 
    摘要 ( )   PDF (15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发展状况及其地区差异对政府更加科学的利用土地调控手段和参与宏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市场交易结构出发,测算了我国省级地区1999—2007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其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偏低,呈现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但区域间差距在逐渐缩小。对全国31个省级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是黑龙江、上海、江苏等9个地区,市场化程度最低的是新疆、甘肃等5个地区。同时,天津、山东等省份虽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但土地市场化程度较低。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等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则较高。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引发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罗小南, 岑况
    2010, 12(6):  167-172. 
    摘要 ( )   PDF (13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探矿权出让制度形成背景,探矿权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利润特征,及探矿权存在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论证了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的不合理性,并对其引发而导致探矿权生产不足、加大了探矿权二级市场的炒作行为、造成政府管理被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招拍挂”出让探矿权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公平,实际却违背了探矿权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在实践过程中时常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阻碍了国家出让探矿权根本目的的实现。国家出让探矿权根本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到找矿事业,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富的矿藏,从而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矿业权市场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个根本目的。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扬州市农地非农化生态效应测评
    张飞, 孔伟
    2010, 12(6):  173-178. 
    摘要 ( )   PDF (1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影响较大,测算区域农地非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扬州市农地非农化规模较大,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扬州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1996—2004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扬州市农地非农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估算和比较。研究表明,9年间扬州市共有17 450.91 hm2农地实现非农化,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15.47×106元。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来看,废物处理价值减少最多,娱乐文化价值减少最小;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耕地和其他农用地非农化造成的损失最多。

    199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赵冠伟, 陈健飞, 崔海山, 陈颖彪
    2010, 12(6):  179-184. 
    摘要 ( )   PDF (16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广州市1992—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则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4.19 t/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2.75 t/万元,年均减少率为2.28%。碳排放结构分析表明,广州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则迅速增加。通过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可以明显抑制碳排放量增长。因此,建议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