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石棉县出路沟泥石流动力力学特性和监测预警研究
邓国仕, 郑万模, 巴仁基, 杨桂花, 刘宇杰, 王春山, 倪化勇
资源与产业    2014, 16 (2): 98-103.  
摘要1065)      PDF(pc) (3158KB)(850)    收藏
为了减小出路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对出路沟泥石流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分析和研究出路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和动力力学特性,得知出路沟为中易发、特大型泥石流沟,处于发展期,发生特大型泥石流周期为50 a,沟内松散物储量约为22915×10^4 m3,可为泥石流发生提供的物源总量为2168×10^4 m3,沟口泥石流的流速达64 m/s,50年一遇泥石流洪峰流量为1067 m3/s,泥石流总量为308×10^4 m3,固体物质总量约为13×10^4 m3。根据地形、松散物分布、形成区、流通区位置,选择不同设备和位置开展监测,共安装了3台动雨量计、2台泥位计和2台含水率监测仪。通过对泥石流发生的产、汇、流条件进行研究,可为同类地质环境泥石流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为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 弃渣型泥石流分类与灾害防治体系
倪化勇, 铁永波, 苏鹏程
资源与产业    2011, 13 (3): 103-109.  
摘要2557)      PDF(pc) (2032KB)(1689)    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弃渣型泥石流暴发频繁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弃渣型泥石流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建立了防治体系。分类体系采用5种依据,按照发生空间分为地表泥石流和地下泥石流;按照沟谷性质分为自然泥石流叠加型和人为弃渣单一型;按照弃渣类型分为矿山开采弃渣泥石流、工程建设弃渣泥石流和生活建筑弃渣泥石流;按照矿渣堆积—补给位置分为沟谷弃渣型泥石流和坡面弃渣型泥石流;按照形成机理分为弃渣溃决型、弃渣揭底型、弃渣侧蚀型、弃渣面蚀型和其他复合型5类。防治体系从防止发生、控制运动和预防危害3个方面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