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邓家冲区段F1断层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刘珍奇,郑振华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3): 58-6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3
摘要165)      PDF(pc) (1406KB)(229)    收藏
通过对邓家冲区段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其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认为邓家冲区段断层发育,对本区煤层影响最大的为F1断层。F1断层为永耒向斜西翼区域性大断层,为顺层走向逆冲推覆断层。F1断层的走向大致沿地层走向延伸,倾向与地层基本一致,倾角11°~58°,一般为40°,断层面呈舒缓波状。F1断层主要发育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受层状软弱结构面空间分布情况控制,位于6煤层顶板疏松砂岩之上。在强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F1断层上盘地层位移大,构造较复杂,煤层部分或全部缺失;下盘构造相对简单,疏松砂岩是下部煤层的良好保护层,使煤层保存完好。运用推覆构造理论在构造(F1断层)下找煤成功,推翻了以往地质工作认为本区无找煤前景的观点。对新区在推覆构造下找煤具有重要的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贵州省黔西煤矿区箐口煤矿岩石与煤层特征对比分析
刘珍奇,赵训林,郑振华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5): 76-79.  
摘要1394)      PDF(pc) (2064KB)(1096)    收藏

贵州省黔西煤矿区箐口煤矿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滨海沼泽含煤碎屑岩沉积,为河流作用、潮汐作用双重控制下的过渡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区内的8、9、12、15等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具有各自的沉积微相。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对比、物性特征对比、层间距、岩性组合特征对比、煤层特征对比、煤质特征对比等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能准确区分箐口煤矿区的8、9、12、15等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并为箐口煤矿及其深部、邻近矿区勘查、矿山生产中的煤层提供可靠的对比依据和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 马头岭井田二叠纪含煤岩系分布赋存规律
刘珍奇 许小勇 郭广山
资源与产业    2006, 8 (4): 0-0.  
摘要58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化石燃料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及措施
刘志逊  刘珍奇  黄文辉 
资源与产业    2005, 7 (5): 0-0.  
摘要621)      PDF(pc) (389KB)(202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