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热点文章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出版声明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刘耕源[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构建嵌套于城市碳账户下的可计算城乡家庭碳账户框架
刘耕源, 王丽娜, 高原, 等
资源与产业 2024, 26 (
2
): 1-1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40304.003
摘要
(
68
)
PDF(pc)
(2129KB)(
64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作为社会最小单元,是消费端的主要参与主体。在消费端基础上确立碳排放责任,有助于厘清基于利益相关者降低碳排放的动力机制。目前个人碳普惠管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边界难以说清、个人负碳市场交易逻辑复杂、个人减排逻辑道义纠结、缺乏稳定的管理体系等问题。若以家庭端作为制度安排和市场交易的基础,建立城乡家庭碳账户就是核心基石。本研究目标为初步构建家庭碳账户框架,明确其账户范围、边界、计算方法和与城市碳账户和个人碳捕获衔接的可扩展逻辑。综述了现有个人碳账户和家庭碳账户的研究现状,基于我国碳排放管理特色,构建城乡家庭碳账户体系,包含资产、权益、负债三大子账户,确定了家庭碳账户核算边界、抽样方式和计算方法。并进一步解释了城乡家庭碳账户与城市碳账户的链接嵌套逻辑,设计了城乡家庭碳账户参与城市碳配额管理的方式,以及区别了城乡家庭碳账户与个人碳普惠。从账户的角度出发,将家庭碳账户与碳市场相结合,“有形的手”碳配额市场与“无形的手”碳减排权益市场相结合,共同为家庭消费端碳减排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避免了不同核算边界下的责任重叠问题,易于与我国碳管理体系衔接。本文提出的城乡家庭碳账户可作为适应中国碳管理特色的精细化深度减排的重要工具,对以家庭为单元的碳排放额度分配、减排及交易,深度推进碳普惠的激励机制设计,调动城市多级嵌套的碳减体系等具有基础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
面向对标的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框架
高原, 刘耕源, 陈操操, 等,
资源与产业 2022, 24 (
3
): 1-2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20527.014
摘要
(
185
)
PDF(pc)
(2062KB)(
321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是人为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是国家推进碳减排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一方面,各城市间合作程度与对标意愿不够,大多各自设定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规则和制定相应的减缓政策;另一方面,不同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在核算边界、核算内容与重复计算、温室气体核算种类、核算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上述问题增加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分析的复杂性,不利于城市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结果的比较研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框架,是了解和评估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基础。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数据库和案例,研究内容涵盖国际城市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对比与差异性分析,综述了基于3种不同的城市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视角(即基于行政区划边界的核算、基于跨界基础设施的核算和基于城市消费的核算)的应用研究,指出了国内现已公布城市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核算指南存在的无法对标的核心,提出构建优先面向国内可对标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框架。研究提出的框架的范围1~3代表不同角度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首先,强调了行政区划内范围1排放的不可或缺性和可比性;其次,对范围2和范围3排放的核算,是对与充分满足城市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具体补充。该框架解决了部分痛点问题,如核算边界应选取我国行政区划边界范围,应涵盖7种温室气体,包括范围1~3面向不同的核算排放主体;而针对当前各城市核算指南中部分排放源尚未涵盖或存在争议、实时动态数据获取难以及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后续实现路径。以对标为目标的核算框架能够帮助决策管理者通过比较了解城市间隐含温室气体排放的流动情况,确定适宜的减排政策,同时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视角来考量、规划城市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城市管理手段,促进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同时,该框架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全社会、多行业、跨部门联动,政企民商通力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基于能值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方法构建及应用
刘耕源, 刘畅, 杨青
资源与产业 2021, 23 (
1
): 20-3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102.001
摘要
(
142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基于非货币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构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及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对2012年中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期为政府进行海洋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参考。2012年我国13个沿海省市及地区按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山东、台湾、福建、海南(不包含三沙市)、辽宁、浙江、江苏、上海、广西、河北、天津、三沙市(仅考虑珊瑚礁和海草床)。本研究包含的7类海洋生态系统按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红树林、盐沼、滩涂、河口、海草床、温水珊瑚礁、12海里水域。这说明与近海水域相比,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更大,保护现有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或扩大滨海湿地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生物量、固碳释氧服务和自然发电潜力服务为中国沿海各省市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其贡献占比超过7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