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模拟——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

王亚楠, 叶长盛
资源与产业    2022, 24 (6): 137-150.  
摘要57)      PDF(pc) (3729KB)(52)    收藏
矿业城市的发展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与土地利用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为了推动该类城市的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需要对矿业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展开研究,深入分析其变化驱动机制,从而为推进矿业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市1990—2018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探索,在基于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运用CLUE-S模型模拟2030年贵溪市在3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对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和剖析。研究表明:1)1990—2018年,贵溪市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林地转为工矿用地为主,耕地、林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75 km2、32.18 km2,工矿用地增加了41.54 km2,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2000—2010年,该市工矿用地扩张迅猛,面积由1.09 km2增长到25.01 km2。2)1990—2018年,贵溪市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量增加了74个,斑块密度增加了0.03个/km2,景观形状指数增加了1 44,香侬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08,景观格局整体呈现出破碎化、小型化发展趋势,各景观类型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其中耕地、林地、草地破碎化、复杂性增强,利用更加无序;水域、建设用地、工矿用地斑块结合度与聚集度均整体增加,呈现简单化集中连片式发展。3)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快速发展3种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显示贵溪市的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相对而言生态保护情景更加符合该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4)贵溪市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应明确不同用地的功能定位,注重用地结构的合理性,缓解用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还应建立、施行矿区复垦与分区开采制度,加速工矿用地的绿色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这对于实现贵溪市生态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铜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县域尺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李莉春,叶长盛.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6): 78-8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215.004
摘要86)      PDF(pc) (3726KB)(296)    收藏
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GIS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城乡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水平从2005年以九江县、彭泽县、武宁县、永修县等低—较低水平区为主演变为2015年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景德镇市区、浮梁县、高安市等中等—高水平区为主,农村发展水平则表现为以城市市区及靠近中心城市的县域发展水平更高;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主要为武宁县、瑞昌市、德安县、湖口县等中等—低协调区,2015年则转变成新建县、高安市、进贤县、丰城市等较高—中等协调区;3)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县域中与邻近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呈负相关的县域个数分别为16、17、21,均多于与邻近区域呈正相关的县域个数15、14、10,生态经济区的协调度在空间上依赖关系不明显;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区域经济水平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消费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起到阻碍的作用,交通区位、职工平均收入和投资则对于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分析
叶长盛
资源与产业    2011, 13 (4): 37-42.  
摘要4260)      PDF(pc) (1822KB)(1507)    收藏

本文在分析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及用地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江西省2000年和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8年江西省城市建设用地大致以每年36 km2的速度呈直线递增,生产性用地在减少,服务性、生活性用地在增加;2000年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仓储、绿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分布较为平均,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合理;到2008年演变为居住、道路广场用地分布最为均匀,市政公用设施、对外交通、绿地、仓储、工业和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比较平均;特殊用地的区域分布两个年份的差距都较大(基尼系数都超过国际警戒线0.4);居住、公共设施、工业、道路广场和特殊用地在各地的分布趋向集中,仓储、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分布趋向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