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霍西盆地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
郑贵强,唐书恒,张静平,李忠城,解慧,吴敏杰,万毅,孙鹏杰
资源与产业    2012, 14 (1): 53-57.  
摘要1830)      PDF(pc) (1950KB)(1385)    收藏

目前,霍西盆地因尚未进行有效的资源勘查潜力评价,研究工作迫在眉睫。灰色聚类法适用于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因霍西盆地资料较少且数据不全,勘探潜力评价还有许多灰色性,因而选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建立起了勘查潜力评价体系,对霍西盆地带进行了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霍西盆地北部地区勘查潜力以良级为主,局部地区为优级,适宜进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工作;而南部大部分地区评价结果以可级和差级为主,勘查潜力较差,建议暂不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2. 煤层气产能影响因素及开发技术研究
陈江, 吕建伟, 郭东鑫, 吴敏杰
资源与产业    2011, 13 (1): 108-113.  
摘要4698)      PDF(pc) (1329KB)(1693)    收藏

煤储层中气体分子在承压状态下处于吸附—解吸的动态平衡,随着产层打开和压力降低,气体通过解吸、扩散、渗流产出,形成产能。笔者结合生产井数据,分析了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和压裂缝半长对产能的影响。中国煤层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度等特点,致使储层驱动能量不足,在自然条件下气体解吸、渗流困难,所以必须采用有效的开发增产技术。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更容易受到损害,在进行开发时采取欠平衡钻井、氮气泡沫压裂等储层保护增产技术对于单井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各地区煤储层特征差异显著,在开发时要对不同的开发手段进行适用性与经济性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