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永波,段永强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22-12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14
摘要11116)      PDF(pc) (1161KB)(10928)    收藏

基于2007—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可变规模报酬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各地级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和省内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4年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各因素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山东省要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应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各地市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油田地方产权冲突及其治理机制探析
李永波
资源与产业    2010, 12 (4): 62-66.  
摘要1790)      PDF(pc) (1278KB)(1368)    收藏

油田与地方的产权冲突是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常态问题,困扰着我国石油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本文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指出导致油地关系冲突的根源既不在于油气资源和集体土地之间复杂的产权关系,也不在于油气田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而是在于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集体土地对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构成地点专用性资产。在资产高度专用性的条件下,解决利益冲突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方案是进行纵向“一体化”,在对依附于土地的农民不能够进行完全一体化的情况下,地方农民有组织的制造冲突并要求油田进行补偿,始终是地方组织的最优选择。因此,单纯依靠资源矿权和集体土地产权的产权关系调整将无助于解决油地关系冲突,解决油地关系冲突的关键在于实现油田和地方关系的社会链接,有序的社会链接将使油地关系和谐发展成为一种可自我执行的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