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结构差异——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
赵鹏宇,刘晓东,步秀芹,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60-6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16.012
文章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2004—2012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运用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及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克服原模型中权重的主观任意取值。测算结果显示:1)忻州市各县市区相对人口、经济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总体变化较为稳定;2)14县市的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空间匹配差异显著,海河流域大部分县市区为全市重点开发区域,黄河流域大部分县为限制开发区,静乐和五寨县经历了上述2类转变,发展模式相对不稳定,同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