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非主题来稿选登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实证研究
    王娟,胡婕
    2020, 22(5):  1-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3
    摘要 ( )   PDF (78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存在两端受挤压难题。“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中国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提出了挑战。基于DEA模型、VAR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因素及理论机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对价值链攀升的贡献率最大,依次是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加强国家间合作,构建双重价值链;加大技术创新,实施逆梯度转移;向生产服务转型,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措施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促进制造业升级。
    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王保乾, 谢贝
    2020, 22(5):  10-1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7.001
    摘要 ( )   PDF (8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Kernel-Density估计方法考察该时段区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核密度曲线,最后,在通过面板数据适应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计量,并对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在不同省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距,体现在下游地区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IGWRE)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市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通过效应分解得知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发达程度、经济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社会投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分化与经济效应
    颉茂华, 施诺, 张婧鑫
    2020, 22(5):  19-2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706.001
    摘要 ( )   PDF (8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搜集2000—2016年中国资源型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空间集聚指数、区位熵方法衡量资源型产业集聚的时空特征,选用塞尔指数分析资源型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用CES生产函数计算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我国资源型产业呈现较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且各个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从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来看,资源型产业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各异;从资源型产业的变化趋势来看,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弱,区域间的差异逐渐增强,同时,产业集聚区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地理转移;从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效应来看,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部分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负效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型产业,提出加强资源型产业链条管理,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以及加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域内的网络优势,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的政策建议。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对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陈妍,梅林,程叶青
    2020, 22(5):  28-3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6
    摘要 ( )   PDF (88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孙杰,解小爽
    2020, 22(5):  37-4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4
    摘要 ( )   PDF (9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建立“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核算贵州省2013—2017年“水-能源-粮食”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服务价值及其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结果显示,贵州省“水-能源-粮食”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总服务价值稳中有降,水资源的服务价值以对自然生态的调节价值为主且对总服务价值具有决定性影响;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服务价值较大,但是以更大的自然生态的负面服务价值为代价,是造成WEF的总服务价值下降的主因;粮食的服务价值逐渐增大,主要为对社会经济的供给与支撑服务价值。贵州省“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服务价值较小,且不稳定,呈现波动特征。因此,贵州省应当发挥水资源与水景观的优势以稳定水的服务价值,挖掘能源对社会经济的服务价值时要重点防范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粮食生产注重面源污染防治,发展旅游农业与生态农业。同时,调节“水-能源-粮食”的纽带关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水-能源-粮食;服务价值;纽带;贵州省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甘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
    鄢继选,乔蕻强,康霞,等
    2020, 22(5):  48-5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7
    摘要 ( )   PDF (65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框架及构建区域综合生态效应指数,揭示2001—2029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以及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状况。研究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15年来共增加了6 169.45×10^4元,增加幅度达到7.44%;2)2001—2015年,草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增加总量为9 478.76×10^4元,耕地、园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总量为3 714.75×10^4元;3)生态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保持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变化大,其中保持土壤增加最多,其次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4)2022—2029年甘州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澜湄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黄德春,韩铃,许晶荣
    2020, 22(5):  55-6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2
    摘要 ( )   PDF (95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澜湄合作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的澜湄合作机制也为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推进方向。环境问题是澜湄流域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面向澜湄合作中的环境利益问题,文章结合共同体的理念,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理论,总结出合作伙伴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合作联盟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与一体化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三种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通过建立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澜湄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进行评价,选择适合澜沧江-湄公河的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澜湄现状下,以“澜湄六国通过开发流域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而同时受到其他主体监督以保证不破坏澜沧江-湄公河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合作联盟环境利益共同体模式更适合澜湄流域各国,这一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流域各国经济与环境“两难重”的困境。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环境税比较研究
    高新伟,窦倩倩
    2020, 22(5):  65-7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1
    摘要 ( )   PDF (127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CNKI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得到2000—2019年2799篇环境税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5.5.R2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国内外环境税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脉络演化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学者在环境税领域的研究实力较为突出,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学者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而我国研究机构和学者不仅缺乏跨国交流合作,内部的合作关系也不够紧密,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国内环境税研究文献的深度和厚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刊登在主流管理学期刊上的成果较少;国外高频被引文献多结合历史数据和具体案例剖析环境税和碳税的作用效果,而国内多从理论层面分析西方国家环境税制及对我国的启示,缺乏定量化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环境税效应、环境税制设计及优化完善这两个热点主题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也有各自的侧重点;近20年来国内的研究脉络较为清晰,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而国外早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关键词格局反复交替运动。最后基于国内外环境税研究成果的可视化对比分析,归纳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不足,提出置身于中国本土情境下的未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国内环境税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钢铁行业企业成长性、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
    谷文林,吉小娴
    2020, 22(5):  78-8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902.005
    摘要 ( )   PDF (69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长性及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至关重要。利用A股上市钢铁企业2016—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财务效率层次和经营效率层次构建钢铁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在研究企业成长性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同时,探讨企业的风险承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钢铁企业成长性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并且风险承担在成长性和企业价值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企业成长性对企业价值的正相关作用越明显。
    北京市海淀区热岛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刘施含,曹银贵,贾颜卉,等
    2020, 22(5):  86-9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00707.001
    摘要 ( )   PDF (147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2004年、2009年、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夏季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征,并探讨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7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的宜居城市,要求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系统,海淀区热岛区比例从36.22%变化至34.1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时间尺度上有扩散趋势;2)海淀区新增多个强热岛区,大多和建设用地增加或加高加密有关,改善后的城市绿化降温效果不显著,成规模的公园或绿地才有明显的降温效果,2004—2017年,海淀区建设用地占比从52.13%到48.72%再到51.44%、未利用地占比从9.27%到6.23%再到9.18%、绿地占比从30.46%到39.32%再到36.%,都与海淀区热岛比例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相符合;3)交通条件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还会产生其他潜在热源。旨在通过研究热岛效应随土地利用类型和交通道路条件等变化的规律,为寻找有效控制热岛效应措施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