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群, 王红岩, 魏伟, 等. 油气田地热开发前景潜力分析
[J]. 天然气工业, 2008, 28(12): 127-129, 151
[2]汪集暘. 地热能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
[R]. 天津: 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 2011
[3]高宗军, 曹红, 王敏, 等.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J]. 地下水, 2009, 31(1): 78-83
[4]方宏长, 冯明生. 中国东部几个主要油田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方向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26(1): 40-42
[5]王建. 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J]. 资源与产业, 2010, 12(S1): 28-29
[6]李士彬, 李宏志, 王素萍.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4): 103-104
[7]金丽燕, 鲁云龙, 王益军. 关于地热水水量计算的探讨
[J]. 地下水, 2010, 32(6): 31, 64
[8]李学问, 师晶, 刘玉梓, 等. 郑州市区断裂深循环型地热资源计算与评价
[J]. 地下水, 2009, 31(6): 140-142
[9]蒙永辉, 王集宁, 于得芹. 章丘市桃花山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
[J]. 山东国土资源, 2012, 28(2): 18-20
[10]杨志荣. 低位热值·当量热值·等价热值
[J]. 中国能源, 1993(5): 33
[11]尹富庚. 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研究
[D].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2003
[12]郭丽华.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D]. 长春: 吉林大学, 2009
[13]汪磊磊, 由世俊, 张欢. 采用水源热泵的低温地热水两级利用供暖能耗分析
[J]. 建筑科学, 2006, 22(5A): 23-26
[14]刘联波.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D]. 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 2010
[15]肖勇全, 袁庆涛, 赵菊. 地热供地板采暖最佳供回水温度的确定
[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7, 22(3): 226-229
[16]杨昭, 张世钢, 孙政. 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优化研究
[J]. 太阳能学报, 2002, 23(6): 687-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