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向红. 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对策思考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10): 64-67
[2]王嘉学. 旅游地系统运行中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5(4): 123-128
[3]邓清南. 四川旅游资源环境的地震破坏与有机养复
[J]. 当代旅游: 学术版, 2010(4): 5456
[4]邓光奇. 民族地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5]刘长生, 简玉峰.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J]. 旅游学刊, 2010, 25(10): 23-31
[6]王友明. 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以苏南五市为例
[J]. 资源与产业, 2012, 14(4): 101-107
[7]朱铨, 王贞力. 转型升级背景下浙南欠发达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以丽水市为例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3): 175-179
[8]徐胜兰. 凤山国家地质公园低碳旅游模式研究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1(8): 68-69
[9]侯文亮, 梁留科, 司冬歌.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2): 86-89
[10]黄文胜. 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
[J]. 生态经济, 2009(11): 100-102
[11]许涛, 陈龙, 田明中. 地质公园旅游者的参与动力与受益模式研究: 以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例
[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2): 127-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