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鞠正山, 罗明, 张凤荣, 等. 我国区域土地整理的方向[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2): 1-6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编制培训材料[Z]. 2007
[3]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J]. 国土资源通讯, 2007(15): 13-25
[4]蔡海生, 陈美球, 赵建宁, 等,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的概念与方法探[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0): 290-295
[5]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组.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技术简报: 第11期[Z]. 2008-05-08
[6]孟广文, 柳海岩, 秦楠. 天津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9, 29(3): 69-73
[7]汤洁, 汪雪格, 斯蔼, 等.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的聚类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8, 25(6): 829-834
[8]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等. 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6): 310-314
[9]《江西省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江西土地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2
[10]江西省土壤普查办公室. 江西土壤[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