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云忠, 成金华, 尤孝才.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11): 15-17.
[2]秦天宝.关于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思考 [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9(4): 47-50.
[3]启武. 国土资源加快立法确定八大领域[J].河南科技, 2001(11): 36.
[4]中国能源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0—2050)分报告[R].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7: 135-138.
[5]王永生, 蔡永青. 循环经济: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资源·产业, 2002, 4(6): 103-105.
[6]陈开琦.我国自然资源立法保护研究 [J].生态环境, 2008, 17(3): 1302-1308.
[7]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5: 179-182.
[8]余丽秀, 孙亚光.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调查关系探讨.[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8(5): 11-12 .
[9]刘波, 杨桂和.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功能与社会经济效益[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1997, 7(3): 15-19.
[10]郑丽.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1): 9-10.
[11]国土资源通迅编辑部.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J]. 国土资源通讯, 2008(5): 4-6.
[12]国土资源通迅编辑部.为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 国土资源通讯, 2008(5): 6-8.
[13]李庆保, 孙豁然.中国矿业法律体系现状及分析[J]. 黄金, 2008, 29(4): 1-3.
[14]陶建华, 厉福荣.矿产资源领域走循环经济之路探索[J].中国矿业, 2006, 15(1): 35-37.
[15]张新安.关于地质调查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国土资源情报, 2009(7): 2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