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0
    非主题来稿选登
    中国稀土产业政策的最优化和数值模拟
    谢 畅
    2021, 23(6):  1-1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2
    摘要 ( )   PDF (14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稀土矿产资源最优开采和征税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出贫困化增长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稀土行业的特点,论文基于Hotelling模型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国稀土市场的框架,建立了最优开采量和稀土价格的数理模型,说明了稀土净价格变化、环境污染对于最优产量和价格路径的影响。利用现有的市场数据,论文对未来的稀土供应量和价格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各种税制的效率和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在中国资源储量固定的条件下,假设稀土新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国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13万t/a,最优现期价格在19万元/t,并随时间稳步上升。目前国内生产配额和最优产量比较接近,但是价格明显低于最优价格。2)不考虑新的市场需求,仅考虑环境治理成本,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22万t/a,环境治理成本逐渐上升至最高100亿元/a之后逐渐下降。稀土生产的污染程度越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越弱,最优产量相应降低,资源耗尽的时间相对延长。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长江经济带各行业灰水足迹的测算分析
    宋 敏, 施凯杰, 马艳霞, 李 昂
    2021, 23(6):  13-2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7
    摘要 ( )   PDF (1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经济带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灰水足迹作为反映水污染强度的指标受到广泛的认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的灰水足迹进行测算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投入产出表,编制了长江经济带的灰水足迹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只考虑进口的行业灰水足迹模型,测算得到长江经济带各行业的灰水排放系数和灰水足迹。结果表明:1)2002—2012年长江经济带16个行业的直接、间接和完全灰水排放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2)2002—2012年长江经济带16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完全灰水足迹下降,4个行业的完全灰水足迹上升;3)2002—2012年4个完全灰水足迹上升的行业分别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石化工业和建筑业,导致这4个行业完全灰水足迹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行业规模的扩大,其中,建筑业规模扩大的环节在直接方面,其余3个行业规模扩大的环节在间接方面。
    辽宁省沿海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
    周宝刚, 杨博, 李鸽
    2021, 23(6):  23-3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9
    摘要 ( )   PDF (21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以辽宁省沿海港口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衡量港口发展的指标,区域生产总值、综合就业人数作为区域经济指标,并以港口发展指标为自变量,区域经济指标为因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等方法对两组变量进行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情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且持续的均衡关系;港口货物吞吐量是区域生产总值和综合就业人数的格兰杰成因;港口货物吞吐量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区域经济增长并非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港口货物吞吐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同步快速增长的态势,沿海港口已成为腹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基础。为保证辽宁省沿海港口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论文提出以下建议:1)应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临港产业规模、健全临港产业链条,实现港口间的资源整合;2)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调整辽宁省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煤炭资源资本化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基于凝聚子群分析法的应用
    朱学义
    2021, 23(6):  31-3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3
    摘要 ( )   PDF (2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需要有配套的理论予以指导。论文的研究目标就是构建煤炭资源资本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论文首先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理论为指引,然后利用ROSTCM 6、UCINET软件聚焦煤炭资源资本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采用“凝聚子群分析法”构建煤炭资源资本化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得出煤炭资源资本化高质量发展理论由概念性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组成,是以资本化为核心的凝聚子群紧密聚集的框架理论(体系)。煤炭资源资本化管理的高质量理论包括:概念性基础理论、资本化节约理论、资本化环保理论、资本化和谐共生理论、资本化生态产业理论、资本化循环发展理论等。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在于,首次将凝聚子群分析法用于构建理论框架,由凝聚子群分析法揭示的煤炭资源资本化高质量发展的6大理论系统内在联系性、逻辑性强,对煤炭资源资本化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电开发生态风险传导机制及情景预测——基于贝叶斯网络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刘丹, 黄山青, 杨洋, 等
    2021, 23(6):  38-5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15.002
    摘要 ( )   PDF (65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电是助推中国碳达峰的关键可再生能源,但水电开发面临着显著的生态风险。西南水电基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水能资源开发区域,未来应该何去何从?西南水电开发不仅涉及西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实现长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目标、推进国家碳达峰的战略问题。针对水电开发生态风险评估问题,论文构建了水电开发生态风险评估的贝叶斯网络分析框架,从条件概率视角刻画生态风险传导机制,建立了水电开发生态风险的熵权评价模型,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体系,通过社会经济指标设置情景,并以2017年为基准年模拟2018—2030年西南水电需求,进而从城市和流域视角预测不同情景下水电开发对西南水电基地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情景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开发生态风险与水力发电量正相关;西南水电基地2018—2030年将处于中高风险状态,唯有可持续发展政策可有效管控生态风险;西南水电基地的不同城市、流域对水电开发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必须设计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才能够提升生态风险管控成效。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可视化对比分析
    孙婷婷, 樊传浩
    2021, 23(6):  52-6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16.001
    摘要 ( )   PDF (163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把握绿色创新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脉络以及国内外研究差异,论文运用CiteSpace V软件,对2004—2019年SSCI和CNKI数据库中的2342篇绿色创新研究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9年国内外有关绿色创新研究的发文量持续上升,但总量上国内发文量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2)国内重要文献在被引频次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国内外重要文献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上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异质性;3)演进过程上,国内研究共8个聚类演变,国外研究共11个聚类演变,不同的聚类出现的时间以及受关注程度各不相同,国外的聚类比国内聚类数量更多且涉及的面更广;4)国内外的热点主题均包括可持续发展,国内研究注重针对重大战略方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绿色创新研究,国外则更关注气候变化、工业生态学、中国的绿色创新研究等主题;5)未来趋势上,国内着重研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国外开始从动态能力等不同视角探究其对绿色创新能力以及绿色产品创新的重要影响。未来可通过加大支持鼓励我国学者开展更深层次的绿色创新研究,同时也要创新研究方法以及深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研究。
    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了吗?
    张大鹏, 聂亚珍, 王巧巧, 等
    2021, 23(6):  64-7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6
    摘要 ( )   PDF (11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实践表明旅游业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谋求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旅游业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远滞后于与此相关的实践探索,且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效应始终未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估。论文利用中国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旅游业是否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效应存在以旅游业水平为门槛的三重门槛特征,门槛值分别为0.019、0.026和0.031。这表明旅游业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但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振兴的边际贡献趋于下降,推动效力将会枯竭,甚至会产生新的“荷兰病”问题,进而抑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据此,文章提出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反哺制造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时空耦合研究
    郑菊花, 刘雅凡
    2021, 23(6):  71-7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4
    摘要 ( )   PDF (1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耦合度整体由低水平耦合向拮抗阶段转变,协调度由微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迈进;2)从空间分布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的格局特征,随时间演进,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主的高值中心,并逐渐向周围辐射,但空间溢出效应还未完全显现;3)由于污染排放的流动性特征,大气环境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因此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在不同城市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探索区域边界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FDI、环境规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钱敏, 金小莉
    2021, 23(6):  79-8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1
    摘要 ( )   PDF (10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3—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的共同相关估计模型(dynamic panel co-correlation estimation,DCCE),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FDI、环境规制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FDI能够通过技术溢出等效应降低地方的能源强度,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规制在FDI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将环境规制水平纳入模型中进行检验。具体结果为:1)FDI与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都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积极影响;2)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槛值4.295时,FDI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当环境规制强度高于门槛值4.295时,FDI对能源利用效率存在积极作用。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中国应借力外资引入发展绿色经济;应实施差异化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合理规制水平;构建合作交流框架,缩小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差距。
    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分析
    李雪薇, 王志强
    2021, 23(6):  86-9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15.001
    摘要 ( )   PDF (18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阈值反过来限制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方向。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论文选取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指标数据和矢量图,利用ArcGIS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分析,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得到乌鲁木齐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情况,然后建立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先后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良好耦合5个阶段,最终达到良好耦合状态;2)2018年生态环境指数仅为0.795 5,滞后于土地利用指数,生态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生态涵养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仅为0.152 9和0.272 5,远低于0.37的生态环境压力。今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兼顾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广州长隆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娟, 廖珍杰
    2021, 23(6):  95-10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210909.008
    摘要 ( )   PDF (111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统计学、经济地理学等跨学科理论方法,基于“百度指数”数据共享平台,选择广州长隆作为研究案例,收集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广州长隆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集中指数、变差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5个指标,分析广州长隆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对广州长隆的网络关注度呈增长趋势,且存在季节性差异,2015—2019年的季节集中指数分别为1.991 1、1.138 9、1.954 3、1.324 3和1.842 2;2)各地区对广州长隆的网络关注度省际平均变差系数约为0.8,差异凸显,首位度指数接近3,集聚程度较高,关注度较为集中;3)2015—2019年全国对广州长隆的网络关注度的变差系数分别为0.349 3、0.361 7、0.332 8、0.381 2、0.384 3,地理集中指数在60以上,差异显著,且整体上差异缓慢增加,集聚程度在加强,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首位度指数约为1,赫芬达尔指数接近0,地理集中指数在31~38,区域内空间结构相对均衡,但东部地区,首位度指数接近3,地理集中指数在37~40,区域内集聚程度较高,空间结构较为不均衡;4)广州长隆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规模、网络发达程度和地理空间距离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规模、网络发达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607、0.479,与地理空间距离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