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10-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启示
    段红梅
    2009, 11(5):  1-4. 
    摘要 ( )   PDF (13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项世界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外一些国家及政府在促进和推动其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求政府转型为具备综合型、民生型、公共服务型、为民服务型的管理职能新型政府。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陆续提出了 “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成功经验,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本评价体系、财政支持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基于SWOT分析的铜陵矿业经济转型战略选择研究
    王波 王伟 方春洪
    2009, 11(5):  5-8. 
    摘要 ( )   PDF (14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陵是我国典型的矿业城市,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主要依靠单一的矿业支撑,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就会面临衰退。目前,随着资源的逐渐耗竭,铜陵进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应用SWOT分析框架,就铜陵当前经济转型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选择适合铜陵经济发展的转型战略与路径,面对挑战,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的纵深优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及预测——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例
    周龙
    2009, 11(5):  9-12. 
    摘要 ( )   PDF (16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耀州区1949—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运用SPSS软件对耀州区未来生态趋势做出预测。耀州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49年的0.262 hm2增长到2007年的1.632 hm2,年均增长率11.73%;1983—1995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为58.28%,增长量为0.876 hm2,是解放初期人均生态足迹的3倍之多;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49年的0.551 hm2缓慢上升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1.274 hm2,年均增长19.19%,之后开始逐渐下降至2007年的0.912hm2。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致使20世纪90年代初生态盈余开始消失,1993年左右出现生态赤字,表明此时耀州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得出202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6136 hm2和0.6437 hm2,生态赤字达到1.9699 hm2,说明未来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生态赤字将不断攀升,生态压力将急剧增大。

    我国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马潇 孔媛媛 张艳春 李杰美 王美娟 苏学影
    2009, 11(5):  13-17. 
    摘要 ( )   PDF (14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将城市中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城市深层文化的平台,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文章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现实条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游客心理活动的透视,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即突出怀旧情怀、把握地方文脉、复原工业遗产和增加挑战功能。同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资金扶持,政策保障;摸清家底,整合资源;吸引公众,社会参与;创意开发,引导体验。

    资源战略
    基于能源资源互补性视角下中国新疆的能源战略研究
    倪超军
    2009, 11(5):  18-22. 
    摘要 ( )   PDF (13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古以来,新疆就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新疆处于欧亚能源供应基地和能源需求体系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本文基于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互补性角度,着重分析中国新疆的能源战略问题,提出有利于中国新疆能源战略实施的建议。

    基于GM和DEA的油田企业能源利用规划
    宋杰鲲
    2009, 11(5):  23-25. 
    摘要 ( )   PDF (12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利用规划是油田企业能源利用的指示图,本文建立了能源利用规划的GM-DEA方法体系,运用灰色理论对油田企业能源利用结构进行预测,并运用DEA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通过DEA投影分析获得能源规划的最佳能源利用结构。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可行,为油田企业能源利用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发西部矿产资源接替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易继宁
    2009, 11(5):  26-29. 
    摘要 ( )   PDF (13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部矿产资源接替区作为潜在的矿产资源接替基地,是我国目前中东部矿产资源主要产区资源耗竭后的西部后备接替资源,是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重要矿产资源需求的保障。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有关西部矿产资源接替选区资源勘查开发的实际资料,以及分析资源赋存条件和勘查开发环境的基础上,对开发西部矿产资源接替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马达加斯加海滨砂矿的开发利用
    李恺 邓杏才 叶志平
    2009, 11(5):  30-34. 
    摘要 ( )   PDF (15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响应国家的非洲资源战略,更广泛的控制和开发不可再生资源,在考察了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东海岸费努阿里弗—阿齐纳纳纳至苏阿涅拉纳伊翁古一带(Fenoarivo Atsinanana—Soanierana Ivongo)沿海地区87.5 km2的海滨砂矿后,笔者分析了马达加斯加海滨砂矿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价值,并对该矿区的开采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做了初步的论证。

    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汪莉丽 王安建
    2009, 11(5):  35-42. 
    摘要 ( )   PDF (15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国际石油定价机制、国际石油市场及石油价格的分析,将国际石油价格的演变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历史解读看到,供求关系是石油价格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成本变化构成石油价格的基本方面,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当前的石油价格和市场体系存在投机炒作的行为;另外,不确定因素经常引起油价短期波动,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并左右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

    资源评价
    六盘山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
    任现增
    2009, 11(5):  43-50. 
    摘要 ( )   PDF (14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基于旅游属性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更加关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以便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从六盘山旅游资源的审美属性、休闲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4个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六盘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对评价结果进行了修正。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循环经济评价
    白景锋 蒋国富
    2009, 11(5):  51-55. 
    摘要 ( )   PDF (12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源地2000—2007年循环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发现,水源地的循环经济在波动中发展;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对水源地循环经济的影响很大;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因此,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大众环境意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清远市为例
    周飞 陈士银 钟来元 吴雪彪
    2009, 11(5):  56-60. 
    摘要 ( )   PDF (12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集约因子发展不协调,生态集约因子和社会集约因子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集约因子;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东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中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迁西县城镇土地质量驱动力影响与潜力挖掘分析
    王宁 付梅臣
    2009, 11(5):  61-69. 
    摘要 ( )   PDF (26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土地在各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本文以迁西县为例,利用极值标准化法对迁西县8个建制镇各驱动力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依据各驱动力总分值对各驱动力影响效果进行分级。以城镇土地质量驱动力分析图层体系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分等成果图基础上对驱动力影响图进行叠置,结果表明,各驱动力对土地质量影响效果明显程度及潜力挖掘空间有所不同,8个建制镇的土地供应潜力、基础设施等从挖掘潜力差到挖掘潜力较大4个标准均有分布,对土地质量影响明显;城镇区位从挖掘潜力适中到挖掘潜力大、城镇集聚规模从挖掘潜力较差到挖掘潜力较大3个标准均有分布,对土地质量影响较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集中于挖掘潜力适中与挖掘潜力较大、综合服务能力则集中于挖掘潜力较差与挖掘潜力适中2个标准,对土地质量影响不明显。驱动力空间影响差异的表现是城镇在该方面发展优劣的反映,其结果能够指导城镇建设。

    资源管理
    黄土高原脆弱生态采煤区生态产业开发水资源优化利用方案研究——以平朔矿区为例
    王金满 白中科 丁涛
    2009, 11(5):  70-73. 
    摘要 ( )   PDF (13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生态产业工程是实现黄土高原脆弱生态采煤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平朔矿区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脆弱生态采煤区生态产业工程有限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方案,包括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沼气工程和植物园工程,并基于水资源优化利用方案进行了水资源的供求平衡分析。研究发现:平朔矿区在节水条件下发展生态产业工程水资源有一定的盈余,可为今后发展完善过程中适当调整规模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叠加法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程文仕 刘学录 曹春 徐波 陈明军 张红梅
    2009, 11(5):  74-78. 
    摘要 ( )   PDF (14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叠加法是《农用地估价规程》中重点推荐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方法。但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技术规范中并不主张采用该方法。本文试图从叠加法的原理入手,结合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实践,研究叠加法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研究表明,若能合理处理相关问题,叠加法是目前条件下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浅析我国钨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涛 吴艳 张德会 何鸿
    2009, 11(5):  79-81. 
    摘要 ( )   PDF (13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钨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国际贸易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钨矿产品在世界上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为扭转这种局势,国家应加强对该行业的宏观调控,加快企业整合,减少产品生产和出口,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针对钨矿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法律、行政、社会和人才角度对我国钨矿资源的开发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例
    刘旭阳
    2009, 11(5):  82-86. 
    摘要 ( )   PDF (16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世界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的重要区域之一,是全球最大和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除大熊猫外,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地质资源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特征。本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遗产资源作了简要介绍,分别比较了与世界以及中国国内的自然遗产资源,分析了大熊猫栖息地发展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两种模型比较——以东方市为例
    王希营 付梅臣 刘宗强
    2009, 11(5):  87-91. 
    摘要 ( )   PDF (13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以海南省东方市为例,通过建立基于经济发展的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东方市2010年和202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较为接近,在规划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而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的结果随着年份的增多,预测值越偏大,需要一定的修正才能作为预测参考。

    资源开发
    注重镁的研发与应用 拓宽节约能源新途径
    鲍荣华 周进生
    2009, 11(5):  92-95. 
    摘要 ( )   PDF (1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镁是10种重要有色金属之一, 近几年开始替代铝材和钢材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 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减轻汽车重量,降低能源消耗。我国的原镁产量虽多,但应用不足,建议我国减少镁的初级产品产量,降低炼镁白云岩资源消耗,提高镁在汽车上的应用水平。

    廊坊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苏晓红
    2009, 11(5):  96-100. 
    摘要 ( )   PDF (1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住房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已经在多种地域尺度上存在。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分层是加速分异的主要原因,其直接后果是在社会空间上造成不同阶层的隔离和集聚。本文从廊坊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出发,阐述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后果,并对廊坊市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的根源进行探讨,并提出适当控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建议。

    皖北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探讨
    李万莲
    2009, 11(5):  101-104. 
    摘要 ( )   PDF (12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达到区域合作目的,促进旅游合作各方的双赢或多赢,探索区域之间旅游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归纳分析了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皖北地区的旅游合作实践,从空间结构、资源整合及合作主体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皖北地区旅游合作的主要模式。

    资源环境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相关性及互动效应研究
    胡业翠 方玉东 江文亚
    2009, 11(5):  105-110. 
    摘要 ( )   PDF (15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广西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分布研究,从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贫困度3个方面探讨了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贫困化的空间相关性,发现两者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相关性,但反映县域总体贫困程度的贫困度指标与石漠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相关性要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指标,揭示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石漠化面积扩大的影响及退耕还林政策、反贫困战略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作用。将石漠化与贫困化的相互作用划分为低水平协调阶段、冲突与发展阶段、高水平协调阶段,认为广西喀斯特贫困县多数处于第一阶段,即低水平协调阶段,仅个别县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先恶化,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广西喀斯特贫困山区不可行。

    生态贫困初探
    鲍青青 唐善茂 王瑛
    2009, 11(5):  111-114. 
    摘要 ( )   PDF (1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贫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找出了生态贫困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生态贫困的定义,并对生态贫困的特征、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生态贫困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刘海生 涂晓方
    2009, 11(5):  115-117. 
    摘要 ( )   PDF (14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岩质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特点和当前我国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 ,结合建材化工厂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探讨了岩质边坡绿化工程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提出了岩质边坡绿化工程的有效对策措施。

    资源调查
    基于城中村改造的节地潜力测算分析——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程为例
    王小兵 袁春
    2009, 11(5):  118-121. 
    摘要 ( )   PDF (1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是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城市土地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近期推出的系列政策和法规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文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程为例,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指标法和GIS数据,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节地潜力测算,得出按城市规划区内外不同标准计算的改造潜力分别为增加建设用地1 792.79hm 2和1 288.87hm 2。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修订中的几个原则问题
    胡魁
    2009, 11(5):  122-125. 
    摘要 ( )   PDF (1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现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标准,由于地质可靠程度G轴定位缺陷,引起执行中的不少问题。修订1999分类标准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厘清G轴的两个层次。与联合国1997分类框架接轨,G轴的含义是勘查阶段,而块段级别应保留在我国国家系统。正本清源,既可消除混乱,与管理体制相适应,又能正确进行国际对比。学习外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不能跟在外国人后面转。要强化标准修订的内部推动,注意总结本国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改进。同时保持名称术语的相对稳定。

    问题研究
    昆明盆地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王东辉 陈建强 李明辉
    2009, 11(5):  126-130. 
    摘要 ( )   PDF (19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昆明盆地钻孔的粒度资料,分析了粒度频率曲线、粒度参数、概率累积曲线等粒度特征,探讨了昆明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过程。结果表明昆明盆地沉积物的频率曲线主要为单峰形态,双峰曲线在个别时期较集中。概率累积曲线均为两段式。平均粒径多介于5~7Ф之间。四分位离差值多在0.6~1.4之间。偏度多属于正偏,只有少数为负偏。峰态值主要集中在0.9~1.56范围之内。通过分析得出昆明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模式:更新世早期为河流相—滨湖相;更新世中期为滨湖相—滨浅湖相—滨湖相—河流相;更新世晚期至今为河流相—滨湖相—滨浅湖相—滨湖相—河流相。

    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构想
    崔木花 侯永轶
    2009, 11(5):  131-135. 
    摘要 ( )   PDF (12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他改变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物质线形流动方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过程,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安徽是人口大省,也是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耗大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6省份中仍处于劣势。笔者结合安徽发展实际,阐述了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构建了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新体系。

    印度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
    牛建英
    2009, 11(5):  136-145. 
    摘要 ( )   PDF (20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世界关注。以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为先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中国的工业化经济形成鲜明对比。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否跨越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跨越正在接受考验——落后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极端分化,以及能源资源匮乏等正在制约着印度的持续发展。印度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走势已成为分析全球经济与能源格局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印度经济与能源关系的全面分析,探寻印度能源需求规律,预测印度未来15年的能源需求,力图从能源角度解读印度经济发展走向。

    关于涉及建设用地的有关法律问题分析
    陶玉
    2009, 11(5):  146-148. 
    摘要 ( )   PDF (12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用地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因专业性强且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条文中,为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和依法行政带来不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纠纷会大量出现。针对此,文章从建设用地的依据(规划和“三证”)、建设用地的前提(土地的征用和申请)、建设用地的难点(拆迁)和建设用地的诉讼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通俗和系统的分析。

    国内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趋势比较——以矿业项目信息披露为例
    吴红梅 王俊莉 张明燕
    2009, 11(5):  149-152. 
    摘要 ( )   PDF (1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矿业项目信息披露前需要进行严格审查的原因,探讨了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在目前缺位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可持续发展与地学学科建设
    陆慧娟
    2009, 11(5):  153-155. 
    摘要 ( )   PDF (1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是现代地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支持条件。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一个庞大的科技领域,因此更要注重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针对可持续发展与地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