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贵清, 杨林章. 东北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9
[2]彭万臣. 寒地黑土区宜实施保护性耕作[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1): 10-13
[3]王博祺. 中国黑钙土地区土地整理方法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9): 44-48
[4]王宏宇.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法律保护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4): 29
[5]王淑芳.加强寒地黑土区资源保护的战略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0(5): 33-34
[6]周利军, 张淑花, 彭万臣. 基于GIS的寒地黑土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 以绥化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12): 1124-1126
[7]王淑芳. 绥化市寒地黑土资源持续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2): 5111-5112
[8]王其存, 齐晓宁, 王洋, 等.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J]. 地理科学, 2003, 23(6): 361-365
[9]贾生海, 程建萍. 高寒地区灌溉渠系的防冻设计[J]. 灌溉排水学报, 2007, 26(2): 65-68
[10]余书超, 宋玲, 欧阳辉, 等.渠道刚性衬砌层(板)冻胀受力试验与防冻胀破坏研究[J]. 冰川冻土, 2004, 24(5): 639-641
[11]孙石, 宋兆丽, 刘旭. 三种闸门防冻方法热经济性比较[J]. 工业技术经济, 2003(3): 142
[12]祝玲, 李忠. 道路翻浆的成因及几点防治办法[J]. 石河子科技, 2002(2): 48-49
[13]张德恩, 牟长河, 王国丰. 季节性冻土区地下水状况与道路“返浆”及防治[J]. 黑龙江水专学报, 1998(1): 15-18
[14]王诚, 连成才, 郑天琪, 等. 低湿耕地浅翻深松效果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4(5): 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