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资源经济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抚州市碳排放的EKC检验及驱动因素分析 
    丁宝根,杨树旺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6): 61-6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0.013
    摘要132)      PDF(pc) (3934KB)(209)    收藏
    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面临碳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又使得中国碳减排更加艰难,因此,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碳减排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抚州市为例,运用二次曲线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对碳排放的EKC曲线进行检验,并运用描述性曲线图分析其驱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抚州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典型的"倒U型"EKC曲线,且在2013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处于顶峰,之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于缓慢;2)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与能源结构及其变化是碳排放EKC曲线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抚州市碳排放总量还将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的幅度处于下降的趋势;3)抚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处于中后期,尽管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以及高碳能源占主导的状态还将长期保持,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4)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清洁能源生产及消费是抚州市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 
    刘红兵,李彩云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6): 67-7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1.001
    摘要101)      PDF(pc) (8684KB)(440)    收藏
    文章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国和各省(市)2003—2016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分析试点省(市)与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GIS法对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全国及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但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各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1%,且各省(市)的差异在逐渐减小;2)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资源消耗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影响;3)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先慢后快的特点,非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自2006年以后一直低于试点省(市),且资源消耗水平差异最大;4) 循环经济高水平发展等级区域从西、北部逐渐向东、中部转移,低水平等级区域呈现“片区集中→分散”的空间分布演变过程,较低及中等水平等级区域多是互相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共生理论的鄱阳湖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 
    曾伟,陈文璐,严思湘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6): 78-8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0.014
    摘要342)      PDF(pc) (5616KB)(170)    收藏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而城市圈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更高级的阶段。作为中部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新兴城市圈——鄱阳湖城市圈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共生理论的本质是合作与协调,这与城市圈的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对鄱阳湖城市圈共生现状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结合当前理论基础与鄱阳湖城市圈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子系统,21项指标的综合测度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鄱阳湖城市圈所含的8个城市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以及综合得分。研究发现鄱阳湖城市圈存在发展不平衡、辐射范围小、规划整体性低、可持续发展意识地区差异大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6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鄱阳湖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国产钾肥对国际钾肥市场定价权的影响 
    王栋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6): 86-9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0.007
    摘要198)      PDF(pc) (5526KB)(310)    收藏
    在国际钾肥市场中,与其他完全依赖进口的钾肥消费国相比,中国具有一定水平的钾盐储备和钾肥产能,2013年以来中国对进口钾肥的依赖度维持在40%左右。文章基于静态市场均衡理论探讨了国内钾肥产量是否会对进口钾肥的价格造成影响,同时基于空间价格传导理论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市场钾肥价格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钾肥产量每提高1%,主要销地市场和主要产地市场的钾肥价格会相应地下降12.6%~21.0%,这一结果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2)中国国内钾肥价格与国际钾肥价格之间存在线性协整关系,在协整系统中,国内钾肥价格为弱外生序列,而国际钾肥价格为内生序列,即国产钾肥价格与国际钾肥价格之间存在单向传导机制。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大钾资源勘探力度,利用好国产钾肥对国际价格的传导机制和市场联动,保障国内钾肥的供应,提高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资源、环境与经济约束下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梁青青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3): 70-7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11
    摘要125)      PDF(pc) (1622KB)(318)    收藏
    文章基于1996—2014年数据,进行了数据标准化处理和评价模型的选定,对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我国东中西3个区域低碳农业水平差异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来说,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及地区内,瑞典的低碳农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进入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成熟阶段;瑞士、日本、法国等40个国家(地区)低碳农业已经达到高水平,进入了低碳农业的形成阶段;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排名靠后;2)碳排放量高并不等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低,而碳排放量低也不等于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高;3)分区域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中部又高于西部。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产生了不同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城市化与 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
    许玉凤,徐飞,唐稳华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3): 79-8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5
    摘要376)      PDF(pc) (1167KB)(335)    收藏
    文章基于2002—2014年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贵州省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4年黔南州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2009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增长加快;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呈上升趋势,但存在阶段差别;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对黔南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异质性及影响机制 
    郭海红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3): 86-9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20.001
    摘要371)      PDF(pc) (1197KB)(187)    收藏
    生态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三方掣肘”的可行路径。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采用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值及其增长指数,并分解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指数,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及影响机制,得出:1)东、中、西部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区域生态创新效率与生态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效率增长,而在技术进步、规模创新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市场需求、产学研合作程度对生态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状况、产业转移、创新驱动因素起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制、市场竞争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促进生态创新效率跃升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区域差异分析 
    孔伟,张飞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1): 76-8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212.011
    摘要85)      PDF(pc) (1012KB)(333)    收藏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2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其2010—2015年的土地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对土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进行测度,并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指导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均呈整体上升、局部波动的变化趋势,波动主要是部分地区大幅度的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土地城镇化质量表现出生态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勉强协调逐步向高度协调过渡,上升速度先快后慢;协调度的省际差异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本相似,且差距随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步缩小;地市间差异较明显,规划确定的核心城市协调发展状态不佳,不利于城市职能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自然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孙维峰,王艺申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1): 83-8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212.005
    摘要132)      PDF(pc) (804KB)(436)    收藏
    探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来防止“诅咒”效应的产生和进一步扩大。自然资源依赖主要通过自然资源禀赋的不断减少直接影响以及挤出效应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9—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依赖、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自然资源依赖负向作用于技术进步,通过挤出技术进步而间接抑制经济增长。要规避和减轻“资源诅咒”,资源型地区应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采;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资源依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活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技术进步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查奇芬,成鑫.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6): 71-7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226.005
    摘要94)      PDF(pc) (3726KB)(288)    收藏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法测算了2000 —2014年中国省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并依据原发性将技术进步分解为前沿型和追赶型两类,再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从全国整体和区域(东、中、西)两个视角测度了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1)前沿型技术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动力,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正向影响碳排放;2)分区域看,东部的前沿型和西部的追赶型负向作用显著,在区域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形成梯次布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县域尺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李莉春,叶长盛.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6): 78-8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215.004
    摘要86)      PDF(pc) (3726KB)(297)    收藏
    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GIS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2005年、2010年及2015年城乡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水平从2005年以九江县、彭泽县、武宁县、永修县等低—较低水平区为主演变为2015年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新余市区、景德镇市区、浮梁县、高安市等中等—高水平区为主,农村发展水平则表现为以城市市区及靠近中心城市的县域发展水平更高;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2005年城乡协调程度主要为武宁县、瑞昌市、德安县、湖口县等中等—低协调区,2015年则转变成新建县、高安市、进贤县、丰城市等较高—中等协调区;3)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1个县域中与邻近区域空间相互作用呈负相关的县域个数分别为16、17、21,均多于与邻近区域呈正相关的县域个数15、14、10,生态经济区的协调度在空间上依赖关系不明显;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区域经济水平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消费水平和工业化水平起到阻碍的作用,交通区位、职工平均收入和投资则对于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中国中部6省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研究
    乔杨,张怡然,马明.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5): 93-9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106.006
    摘要373)      PDF(pc) (2957KB)(395)    收藏
     采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中部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86个地级市2012年经济发展空间分异规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分异规律,为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经济空间发展呈现“多核结构”和“点—轴”发展特征,其中,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各省的发展“核”,中部6省呈现多“核”并存的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之间形成了多条经济发展轴;2)经济空间呈现“六峰两谷”的格局,其中,6个经济实力热点——太原市、郑州市、武汉市、铜陵市、长沙市和南昌市——成为6省经济发展的峰值点,鄂豫皖以及湘鄂西部等远离各省中心城市的省际边缘地带和山区形成经济欠发达的两大谷地;3)总体来看,中部6省各市(州)经济差异现象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我国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根源研究:文献综述
    高丽, 熊英, 吴磊,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5): 100-105.  
    摘要351)      PDF(pc) (1095KB)(773)    收藏
     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综合因素是稀土定价权缺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从行业因素、企业因素、政策因素分析稀土定价权缺失根源,得出导致中国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企业混乱,行业集中度低,缺乏统一的定价中心,市场势力较弱,企业控制资源不当,政府政策幅度小、实施不到位等,但也与我国稀土行业的管理及美国、日本等进口国的稀土政策有关。据此,有利于相关企业及政府对于定价权缺失问题做出相应对策,对完善我国稀土贸易政策、提高我国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环渤海地环渤海地区城市化与海域承载力协调关系评价
    狄乾斌, 李霞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4): 69-7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728.013
    摘要129)      PDF(pc) (1022KB)(360)    收藏
     以天津、河北、山东、辽宁4个环渤海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和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化和海域承载力的权重,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最后运用变差系数法分析其差异及演进规律。结果表明,环渤海四省市的城市化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的耦合度均高于085,耦合协调度均在045以上;天津市和辽宁省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更高且相对稳定,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较低且波动相对较大。环渤海地区四省市的变异系数小于001,说明地区间的差异整体不大。总的来说,目前环渤海四省市的城市化与海域承载力处于稳定协调的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1997—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效应研究: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碳排放及城镇化的影响 
    孙媛媛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4): 74-8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728.009
    摘要133)      PDF(pc) (1187KB)(368)    收藏
     通过对1997—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测度了中国各省旅游业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碳排放及城镇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定量分析了旅游业对GDP、碳排放及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对GD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微弱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对旅游发展有显著正效应,而碳排放对旅游发展有显著负效应。从区域范围来看,东北地区旅游业对GDP发展的贡献率最高,华东最低;旅游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仅在西北、华南、东北3个地区呈现负效应,即旅游业起到了缓解环境污染的作用,但在其他地区旅游业却成为环境污染的新来源;旅游业对全国城镇化进程有微弱的正面影响,但在华北、华南、华东地区却表现为明显的负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河北省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 
    王千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4): 81-8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728.014
    摘要135)      PDF(pc) (3722KB)(397)    收藏
    利用2010—2015年河北省的相关数据,构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测算全省以及省域内138个县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数,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GIS技术,研究脱钩指数空间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规律,为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供支撑。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5年全省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为扩张性复钩,脱钩指数为0.05~0.97;138个县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类型为扩张性复钩,脱钩指数为0.09~0.70。县域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存在空间聚集规律,LISA 指数显示“高—高”关联(HH)主要分布在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和邢台市东部4个县,“低—低”关联(LL)显著区,位于省域中南部地区的19个县。最后,在扩张性脱钩类型基础上将省域内138个县划分为3个级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准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计征标准研究
    景邀颖,王承武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82-8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16.003
    摘要92)      PDF(pc) (1143KB)(667)    收藏
    通过对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考虑,从生态破坏损失补偿、环境污染补偿、社会与居民补偿、发展机会损失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及生态环境维护成本6方面提出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构建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计量模型,并以阜康市康龙煤矿为例估算得出其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为2 622 051.45元/a,上限值为3 287 385.17 元/a,占其生产成本的3.68%~4.62%,建议目前应按照补偿下限确定新疆煤田的生态补偿标准,而补偿上限可作为远期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8. 基于生态补偿视角的新疆煤炭资源税计征模式研究
    刘雨佳,王承武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89-9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16.005
    摘要131)      PDF(pc) (1118KB)(649)    收藏
    新疆是我国煤炭资源输出大省和我国战略资源重要基地,因此新疆煤炭资源税的改革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新疆煤炭资源税的改革历程、计征依据和征收现状等进行了研究。为了达到稳定财政收入与企业减负双重效果,并且体现资源税的生态补偿作用,文章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来完善新疆煤炭资源税计征模式:1)完善煤炭资源税的分税比例;2)对省内消费和省外消费的煤炭资源采取不同税率;3)根据新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煤炭资源税计征税率;4)根据“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情况给予一定税收减免;5)根据煤炭资源的蕴藏丰度和开采难易程度给予一定税收减免;6)根据企业利润设立免征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生态效率的上海市经济发展模式判定及障碍因子诊断
    张超,刘柄麟,陈吕军,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95-10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23.003
    摘要125)      PDF(pc) (1459KB)(682)    收藏
    文章基于生态效率模型,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上海市2005—2014年间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及生态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判定其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对生态效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就生态效率水平的变化轨迹而言,2005—2014年经历了低—中—高的变化过程,生态效率逐步趋好。2)就经济发展模式而言,2005—2014年上海市先后经历了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末端治理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的是一条ABD发展道路。3)就制约生态效率发展的障碍因子而言,平均障碍度排在前3的障碍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工业废气总排放效率(8.56%)、工业烟尘排放效率(8.53%)和生活用电效率(8.30%),上述指标是制约上海市生态效率发展的关键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山西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基于VAR模型
    董洁芳,邓椿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1): 93-10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1.012
    摘要237)      PDF(pc) (1204KB)(328)    收藏
    基于1978—2013年山西省能源经济样本数据,在扩展的IPAT等式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对山西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短期来看,经济发展是驱动山西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其次为工业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作用较弱。但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分析显示山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会降低山西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化水平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平均解释贡献率分别为12.5%,5.9%和4.2%。最后对山西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增长提出了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21. 水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驱动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黄施,冷建飞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1): 101-10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1.015
    摘要287)      PDF(pc) (2806KB)(707)    收藏
    基于2007—2014年江苏省各地区的经济与水污染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 指数、LMDI指数及LISA聚集图,将水污染的经济驱动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科技消费效应及技术污染效应,探究江苏省水污染的时空变动特征。结果表明,GDP与水污染总量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关系,2007—2014年相关性先增后减。在时间维度上,规模效应及科技消费效应的变化增加了江苏省各地区的水污染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污染效应的变化则减少了水污染效应;在空间维度上,规模效应及科技消费效应存在低值聚集效应,结构效应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技术污染效应存在高值聚集效应及高低值聚集效应;江苏省水污染重心为119.6395°E—119.6892°E,32.1038°N—32.2075°N的区域,水污染重心自南向北转移,在东西方向上选择性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2.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开都河-孔雀河为例
    汪菲,王长建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1): 108-11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1.008
    摘要266)      PDF(pc) (1671KB)(516)    收藏
    以干旱区小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探讨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差异。研究表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在小流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于拓宽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相对优势资源,而水资源则是制约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对劣势资源。近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逐渐演变为超载,主要是受库尔勒市经济严重超载的影响。从时空关联角度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差异显著,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承载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3. 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方伟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6): 81-8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223.004
    摘要273)      PDF(pc) (1106KB)(574)    收藏
    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可以来自于城市之外,但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却是有限的。比如有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较高的速度,但生态环境却急剧恶化。城市经济增长面临着生态承载力极限的限制。因此文章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并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框架。然后,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构建了北京市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3种情景下北京市2016—2020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北京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和趋势,以探求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国钢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李莉,雷涯邻,吴三忙,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6): 87-9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223.009
    摘要325)      PDF(pc) (1022KB)(596)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钢铁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此,文章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2003—2015年间的数据,从经济视角分析了中国钢铁贸易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钢铁出口贸易额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钢铁进口额与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据此,提出需要加大钢铁出口贸易,一方面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镍矿石贸易演变规律研究
    乔方刚,刘雪勇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6): 92-9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226.003
    摘要300)      PDF(pc) (1082KB)(697)    收藏
    镍矿石由于其优良性能,被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国际镍矿石贸易国家众多,贸易关系错综复杂。文章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对UN 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2006—2015年国际镍矿石贸易数据中的进出口国家以及贸易额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萧条,各国贸易关系紧密度趋于松散,国际镍矿石贸易出口额大幅度降低,但是有越来越多的镍矿石资源国参与到国际镍矿石贸易当中来,贸易伙伴多样性丰富。在国际镍矿石贸易网络中,中国和美国在镍矿石贸易中的控制能力一直较强。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镍矿石市场开始趋向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DEA模型的水公用事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阮丹枫,韩丽红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03-10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20
    摘要10878)      PDF(pc) (1165KB)(10831)    收藏

    基于搜集的13家水公用事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经营绩效评价的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水公用事业行业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阳晨B股、江南水务、国中水务、锦龙股份这4家公司3年来各项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达到DEA有效;重庆水务、创业环保、洪城水业、首创股份的纯技术效率较高但规模效率相对较低,祥龙电业、钱江水利的规模效率较高但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瀚蓝环境、武汉控股、中山公用的各项效率均较低。最后对水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提出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利用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企业、立足主营业务提升竞争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7. 范围经济研究综述
    杨 晓,郭晓川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10-11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15
    摘要11313)      PDF(pc) (1157KB)(10986)    收藏

    对范围经济的概念、来源及范围经济计量模型领域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为以后学者对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以及模型与理论的创新提供参考。范围经济是企业或生产单位在已有的资源基础上,以联合或协同生产经营的方式提供产品或服务,使收益或运营效率提高的现象。其实质是产品边界扩大时边际成本降低,边际收益上升。范围经济主要应用在企业纵向一体化、企业多样化经营、产品成本互补、品牌效应以及共用销售渠道等策略中。范围经济的计量方法有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2种方法,在多投入与多产出的情况下,非参数法估计要比参数法更准确。在参数估计时,主要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广义超越对数函数、复合成本函数、二次成本函数;在非参数估计方面,主要利用DEA、线性规划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8.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
    申建良,冉启英,陈彤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16-12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18
    摘要11161)      PDF(pc) (1149KB)(10808)    收藏

    以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的DEA模型测算1995—2013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能源效率依次递减,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就全国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政府干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分区域来看,各因素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相同, 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人均GDP的影响在各地区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干预的影响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永波,段永强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22-12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14
    摘要11116)      PDF(pc) (1161KB)(10928)    收藏

    基于2007—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可变规模报酬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环境约束下各地级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和省内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4年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并且各因素对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山东省要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应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进技术进步,实现各地市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陕西省矿产资源证券化动机和模式分析
    赵勇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01-10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8
    摘要6953)      PDF(pc) (1219KB)(9694)    收藏

    文章剖析了陕西省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动机,并研究了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以期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陕西省矿业经济良性发展。矿产资源证券化可使陕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促成全省矿业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助推陕西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作用。实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可分为3种,即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矿业权资产证券化。针对目前通过上市发行股票仍未能解决陕西省矿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借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熟模式,给出了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并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运作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1. 辽宁省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王洁一,马洪云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07-11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5
    摘要6895)      PDF(pc) (1211KB)(9621)    收藏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因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而言,研究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基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衡量了辽宁省工业化的各个指标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业化指标中,人均GDP、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城镇化率呈反向变动。最终,文章结合目前辽宁省发展现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更好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实现辽宁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2. 新疆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计量分析
    侯震梅, 周勇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15-12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5.001
    摘要6954)      PDF(pc) (1304KB)(9620)    收藏

    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计量模型,从生产要素禀赋和二元体制的角度,对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由于二元体制及各地区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不同,新疆各地州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偏向性政策及过高的农村人口出生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不良的影响;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滞后影响,即邻近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也会对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3. FDI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吴德勋,张雪梅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21-12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6
    摘要6786)      PDF(pc) (1172KB)(9665)    收藏

    文章首先对中国工业部门中的39个工业行业采用聚类分析,将39个工业行业划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横截面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工业部门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FDI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负向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后,文章建议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谨慎引入外资,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加大对外商利用力度,同时应保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国际天然气进口价格与原油价格的波动关系
    肖建忠,王秀娟,陈丹阳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88-9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315.008
    摘要13430)      PDF(pc) (1503KB)(12885)    收藏
    :以三大天然气进口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天然气到岸价与Brent原油价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原油价格与主要区域天然气进口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3个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与Brent原油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Brent原油价格每变化1%,将使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进口天然气到岸价分别正向变动0358%、0061%和0802%;2)方差分解结果显示,3个国家的天然气价格与Brent原油价格均会对自身新信息立即产生大幅度反应,但持续时间差异较大,长期内天然气价格会受到Brent原油价格的一定影响,受影响程度为,日本最大,德国次之,美国最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5. 矿业开发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100个矿业城市截面数据RSR的分析
    高孝伟,孔锐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96-10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315.011
    摘要11453)      PDF(pc) (1200KB)(12581)    收藏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是否存在?在哪些地区表现比较突出?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回答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创新地采用目前学者很少采用的RSR分析方法,利用所选取的中国100个矿业城市的样本数据,构建矿业和经济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分析模型,测算出中国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3923%,从整体上和个体上讨论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的表现。结论显示中国整体上不存在资源诅咒问题,但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山西省,资源诅咒现象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A股的中国油气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陈黎琴,陈鹏飞.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103-11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315.001
    摘要8303)      PDF(pc) (1423KB)(12854)    收藏
    选取2007—2013年披露并购事件的A股17家石油行业上市公司,根据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基于财务数据反映企业综合得分模型,对这17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度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并购频率、并购规模、与主营业务相关性等因素对各公司短期和长期并购绩效做出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通常并购的短期绩效并不理想,但是获得被并购公司100%股权的事件例外;并购的长期绩效依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并购事件有较大区别;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并购事件绩效不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7. 碳交易市场期货间价格波动关系与趋势预测
    卜星,安海忠,王利军,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111-12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325.002
    摘要11349)      PDF(pc) (2008KB)(12879)    收藏
    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不同期货价格波动及其相互影响较为复杂,价格趋势预测也在金融投资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针对碳交易市场中非线性预测问题,选取欧盟配额期货与碳排放核证减排量期货相关参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关系检验确定其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其领先滞后关系,将具有领先关系的期货参数作为部分输入变量,建立遗传算法改进的运用不同小波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具有滞后关系的期货价格趋势进行预测,并与改进前的BP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市场中期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改进的模型可以有效刻画期货价格序列变化趋势,为碳排放交易提供良好的投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8. 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文/卡马·嘉利,译/刘伟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121-12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14.001
    摘要11207)      PDF(pc) (1363KB)(12540)    收藏
    以不丹境内的科达格帕石膏矿为例,从矿产品出口创汇、矿业公司纳税、矿业公司红利分配、劳动就业机会、生意机会、交通等分析采矿活动经济效益,从社区活力、居民生活、矿工生活等分析采矿活动社会效益,从矿山粉尘污染、矿山噪声污染、水污染、自然美学退化等分析采矿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产品出口创汇业绩突出,在增加不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地方劳动就业机会、维持社区活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利有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东北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内生人口迁移的经济增长模型
    宋慈,沙景华,何更宇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2): 129-13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315.016
    摘要11377)      PDF(pc) (1286KB)(12781)    收藏
    摘要:2012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呈下行趋势,人口流失严重。为研究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先运用时间序列数据直观分析东北三省人口结构、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及人力资本等要素的变动情况,再对2001—2013年GDP增长率和迁入人口数进行协整检验,又将人口迁移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得出东北三省GDP增长率与迁入人口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且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的结论,分析出人口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经济活力不足是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提出通过充分挖掘改革红利、积极推动对外贸易来促进东北经济增长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40. 中英贸易与两国能源经济相对效率变化的关系研究
    刘毅,刘慧芳,张佩琪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1): 101-10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230.004
    摘要7282)      PDF(pc) (1268KB)(19689)    收藏
    贸易在促进贸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贸易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带来了一定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有变化的,因此提出用比较相对效率的方式,探究双边贸易与两国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中英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CCR模型测算出两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情况,再用中英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做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贸易与两国能源-经济相对效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中英两国贸易合作的加强,能源经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即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更高,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贸易对两国能源环境效率变化的影响不大,但依然要注意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