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文成.泉州市PRED系统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评价 [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5(2):80-85,96
[2]郑德凤,臧正,张雨,等.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以大连为例 [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3):364-374
[3]崔艳,张继栋,白中科,等.矿业城市PRED系统综合评价: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例 [J].资源与产业,2011,13(5:1-4
[4]李华,申稳稳,刘晓灵.山东PRED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J].区域经济研究,2009,30(7):59-64
[5]张彩霞,梁婉君.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经济经纬,2007(3:59-62
[6]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财贸研究,1994,14(6):56-60
[7]何大义,李冉,黄启.基于信息熵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的度量研究 [J].资源与产业,2014,16(5):107-114
[8]周哲,熊黑钢,韩茜.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J].干旱区地理,2004,27(1):267-272
[9]冯玉广,王华东.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 [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4): 488-492
[10]金淑婷,李博,杨永春,等.甘肃省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研究 [J]. 资源与产业,2015,17(1):108-114
[11]韩瑞玲,佟连军,佟伟铭,等.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19-124
[12]刘洋,王雅丽,唐德善.区域PRED系统的综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J].统计与决策, 2009(12):54-55
[13]刘志雄,蒙菊花.广西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分析:基于扩展的Feder模型的实证 [J].资源与产业,2014,16(5):115-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