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刁培莲, 邓智团.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模型的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8): 106-109
[2]熊友云, 张明军, 刘园园, 等. 1978—2006年甘肃产业结构演进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3, 33(2): 285-291
[3]王晓亚, 张争胜, 沈璐璐, 等.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广州市产业结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31(21): 173-176
[4]刘云刚. 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 .经济地理, 2000, 20(5): 26-27
[5]高天明, 沈镭, 刘粤湘, 等.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6): 11-18
[6]童江华, 徐建刚, 曹晓辉, 等. 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以南京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7, 27(5): 733-736
[7]段树国, 龚新蜀.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新疆资源型产业竞争力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11): 9-14
[8]李祥妹, 刘亚洲, 王君.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制造业发展态势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3): 392-396
[9]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 宏观经济研究, 2002(11): 37-3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07-12-24)[2015-3-20]
[11]王青云.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12]朱广娇, 沙景华. 西部五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比较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2, 14(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