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毅刚, 岳宗洪. 贵州煤层气开采技术和综合利用的研究\[J\]. 中国矿业. 2010, 19(7): 114-116
[2]戴林, 原晓珠, 夏志刚. 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 27(3): 142-144
[3]王忠奎, 罗泽卫. 贵州煤层气抽采及综合利用模式分析\[J\]. 中国煤层气, 2011, 8(2): 43-45
[4]陈富庆, 郁钟铭. 贵州煤层气不易抽放的原因探讨\[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4(2): 34-37
[5]王国司, 刘诗荣, 邬炳钊. 贵州西部煤层气资源勘探前景\[J\]. 天然气工业, 2001, 21(6): 23-26
[6]马曙, 罗勇, 韩真理, 等. 贵州煤矿瓦斯地面抽采现状及抽采方式分析\[J\]. 中国煤炭, 2016, 42(3): 92-96
[7]丁勇, 解庆雪, 赵训, 等. 贵州小型矿井瓦斯抽采技术现状分析\[J\]. 矿山机械, 2013, 41(7): 14-18
[8]孔愨, 吴桂义, 钟锋, 等. 贵州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其防治对策\[J\]. 工矿自动化, 2016, 42(2): 22-26
[9]付建华, 程远平. 中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防治对策\[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7, 24(3): 253-259
[10]徐宏杰, 桑树勋, 杨景芬, 等. 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 44(2): 1-7
[11]张丁亮. 鸡西矿区梨树井田煤层气开发方式的适应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5, 17(4): 39-43
[12]张鹏, 张金川, 黄宇琪, 等. 习页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资源与产业, 2015, 17(4): 48-55
[13]刘开云. 白布井田充水因素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5): 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