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才良. 世界石油史上的竞争与合作[J]. 世界石油经济, 2009, 17(3): 64-68
[2]刘然冰. 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及我国国际合作探讨[J]. 当代石油石化, 2008, 16(2): 28-30,44
[3]郭鹏. 国际油气合作合同模式多样化[J]. 中国石油企业, 2006(12): 72-74
[4]Lieber R J. The oil decade: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west[M]. New York, 1983
[5]Salameh G. The new frontiers for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J]. Applied Energy, 2003, 76(1/3): 135-144
[6]Williams M D. North Africa oil and gas[R]. Paris: OECD/IEA, 1997
[7]斯·日兹宁. 国际能源: 政治与外交[M]. 强晓云,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Blanchard R D. The future of global oil production: facts, figures, trends and projections[M]. Jefferson, N C: McFarland & Company, 2005
[9]Chester E W. United States oil policy and diplomacy: a twentieth century overview [M].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83
[10]Forest J J F, Sousa M V. Oil and terrorism in the new Gulf: framing US energy and security policies for the Gulf of Guinea[M].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 a division of Rowman & Littlefield Pub. Inc., 2006
[11]罗伯特·基欧汉.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2]Alden C, Large D, Soares de Oliveira R. China returns to Africa: a rising power and a continent embrace[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13]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 直面严峻的能源事实:纵观203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前景[J]. 王力, 译国际石油经济, 2007,15(10):23-28
[14]Manning R A. The Asian energy factor: myths and dilemmas of energy, security and the pacific future[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0
[15] AndrewsSpeed P.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DK〗’s energy needs[M]. Routledge: Illustrated Edition, 2002
[16] 徐小杰. 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17] 余际从,雷涯邻.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油气安全战略[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18] 郑羽, 庞昌伟. 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9] 葛艾继,郭鹏,许红. 国际油气合作理论与实务[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20] 戚文海. 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1] 高建, 董秀成. 油气项目合作伙伴遗传算法选择[J]. 天然气工业, 2005, 25(6): 134-136
[22] 陈芙蓉, 安海忠, 雷涯邻. 国际油气资源合作环境评价与排序[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9(2): 21-22
[23] 古丽娜尔·玉素甫,安尼瓦尔·阿木提.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J] 经济导刊, 2009(11): 41-42
[24] 杨彬,于渤,鄂春江. 石油企业海外油气开发合作模式评价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2): 96-99
[25] 郭鹏,冯文康. 国际油气合作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方法[J]. 石油科技论坛, 2008, 27(6): 31-35
[26] 刘胜英. 国际油气合作项目经济评价问题[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 28(2): 59-61
[27] 陈光海. 国际石油合作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2007
[28] 刘清志,黄振,崔元丽. 国际石油合作项目费用核算与回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 97-98
[29] 程浪洪,刘岩,韩锋. 油气对外合作项目R因子与分成比渐变模式的构建与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4(4): 9-13
[30] 栾海亮,郭鹏,李志勇. 国际合作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国际经济合作, 2010(10): 63-65
[31] 王才良. 世界石油史上的竞争与合作[J].国际石油经济, 2009, 17(3): 64-68
[32] 查道炯. 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5
[33] 朱业宏,舒先林. 中日海外油气博弈:冲突或合作[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3,19(6): 1-7,16
[34] 徐向梅. 东北亚能源安全形势与多边能源合作[J]. 国际石油经济, 2004, 12(10): 25-29
[35] 韩立华. 东北亚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J]. 国际石油经济,2005, 13 (10):13-16
[36] 高兰. 中日海洋战略视角下的东海油气开发合作[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6): 67-74
[37] 夏义善. 中俄印三边能源合作的可能性和前景[J]. 和平与发展, 2004 (4): 35-37
[38] 谭云东,张抗. 中印能源合作的前景[J]. 国际石油经济, 2005,13 (4): 39-41
[39] 汪长明. 中印石油竞争与合作析论[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4(3): 10-13
[40] 迟愚,孟祥龙,王福合. 东南亚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对外合作前景[J]. 国际石油经济, 2008(11): 5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