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ughton R A, Hackler J L. Emissions of carbon from forestry and landuse change in tropical Asia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1999, 5(4): 481-492
[2]许泉.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 Lal R. Soil carbon dynamics in cropland and rangeland
[J].
[JP]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2, 116(3): 353-362
[4]吴瑾, 吴克宁, 赵华甫.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及土地利用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1(10): 19-23
[5]曲福田, 卢娜, 冯淑怡.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0): 76-81
[6]国土资源部. 低碳排放: 土地利用调控新课题
[EB/OL].
(2009-12-28)[2012-09-09].
http: //www. mlr. gov. cn/tdsc/ lltt/ 200912/t20091228_131048. htm
[7]游和远, 吴次芳, 沈萍. 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特征解释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0, 24(11): 4-9
[8]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 低碳发展与土地复垦政策法律研究报
[EB/OL]. (2010-11-20)[2012-09-09].http: // wenku. baidu. com/view/
19e5308-4b9d528ea81c779aa. html
[9]赵忠玲, 武滨滨, 王淋, 等. 低碳经济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瓶颈研究[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3): 7-11
[10]卢娜.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
[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11]赵荣钦, 黄贤金.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J]. 地理研究, 2010, 29(9): 1639-1649
[12]于雪霞. 低碳时代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4): 149-152
[13]余德贵, 吴群. 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8): 911-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