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资源战略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美国金属矿产资源消费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 
    李芳琴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6): 16-2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90111.002
    摘要353)      PDF(pc) (4859KB)(213)    收藏
    金属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之基,生产之要,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矿产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大工业国之间围绕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竞争不断升级。文章选取美国作为先行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通过分析研究其金属矿产资源战略、近90年来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费规律以及消费结构3方面内容,发现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以来,有色金属钼、钴、钨、镍消费量上涨趋势明显,稀有稀散金属消费强劲增幅较大,尤其是铌、镓、铟、锆精矿等,钽、铍、锗、铪、碲、硒、铼次之。在分析研究美国金属矿产资源消费规律和消费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期得出适合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生态效率的淮河流域绿色发展困境
    及其破解对策研究 
    任志安,陈博文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5): 16-2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913.001
    摘要76)      PDF(pc) (6541KB)(523)    收藏
    着力破解陷入经济增长减缓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绿色发展困境,已经成为淮河流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绿色发展理论,从生态效率角度,结合淮河流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探析了淮河流域绿色发展困境的表现和特征,并从理论上对导致淮河流域绿色发展困境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生态效率为评价手段,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其进行测算,实证检验了生态效率低下是导致淮河流域陷入绿色发展困境的根本所在。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客观分析了影响淮河流域生态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结果显示,淮河流域资源型产业对其他各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仅对单个产业或某些因素进行调整无法根本解决淮河流域绿色发展面临的种种难题。为此,淮河流域应当主要从健全法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引进科研人才三方面入手,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生态效率,破解绿色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李锟,韩振超,朱娟,等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3): 21-2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615.009
    摘要343)      PDF(pc) (1222KB)(406)    收藏
    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内在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又快又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其同时关注产业增长和污染减排。文章首先评估了1980—2016年宜昌市三次产业结构状况,通过比较宜昌与典型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分析产业发展水平,并通过计算工业结构相似度,识别产业潜在合作区域。同时,计算污染排放、能源消费分行业贡献情况,并模拟宜昌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产业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宜昌市绿色发展的“长处”与“短板”:宜昌市在食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旅游业、物流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仍较大、污染排放较重,导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最后,提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集群发展、区域合作为依托,明确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路径,推动宜昌市绿色转型,同时为其他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常梅,薛耀文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2): 1-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423.001
    摘要364)      PDF(pc) (3689KB)(151)    收藏
    通过绘制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链,对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现状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和山西省产业政策等因素是影响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技术研发能力低、资金短缺与体制僵化、产业集聚度较低是影响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与优化投融资体系、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与完善配套产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4个方面,对山西省钕铁硼永磁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山西省加大对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的重视,为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可替代产业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山西省资源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周彦喆
    资源与产业    2018, 20 (2): 7-1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425.002
    摘要110)      PDF(pc) (3586KB)(185)    收藏
    以山西省资源禀赋为基础,选取煤炭、电力、钢铁、化工4个产业2008—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省资源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引入协同理论,借助基于协同学的耦合关联分析,利用熵值法计算各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耦合度模型,以定量分析每两个产业间协同发展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4个产业间的协同度都处于高度协同发展等级。经过7年的产业调整,由原先的煤炭钢铁产业带动化工产业发展,变为煤炭钢铁产业追随化工产业发展。作为能源供应的基本产业而非能源来源产业,电力产业处于被其他3个产业带动发展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业投资环境浅析
    申浩,池祥成,郭龙.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6): 17-2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215.002
    摘要113)      PDF(pc) (980KB)(372)    收藏
    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素有“地下宝库”之称。远东地区拥有大量的银、锌、铅、锡、金等金属矿藏,且位于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西段,成矿潜力巨大。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工业为该地区主要工业,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但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远东地区仍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在“一带一路”的国家策略下,毗邻我国东北的远东地区具备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尤其是在俄罗斯不断调整矿业投资政策并开放投资市场的情况下,我国矿业企业应利用地缘优势,依托中俄两国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积极投身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矿产开发进程,促进我国东北地区及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中俄互惠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锂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周思凡,郑佳,赵蕴华,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6): 22-2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219.002
    摘要130)      PDF(pc) (1168KB)(731)    收藏
    随着新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产业链视角入手,分析了我国锂产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锂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上游锂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中游锂电池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东西部合作促进提锂技术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加快深加工锂产品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煤炭独立工矿区转型策略思考: 以磁县申家庄煤矿为例
    常江,张凯,冯姗姗.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5): 23-3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1106.011
    摘要247)      PDF(pc) (4173KB)(853)    收藏
     在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和转型升级背景下,探索煤炭独立工矿区转型道路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磁县申家庄煤矿为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在广义地球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剖析矿区产业结构单一、矿乡二元结构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利益群体矛盾突出、职工安置较为困难等问题,提出三产融合发展、矿乡统筹规划、人居环境改善、多方参与转型、合理安置职工的转型策略,力图实现煤炭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煤炭独立工矿区的成功转型,对于我国落实去产能政策、推进矿乡统筹发展、完善矿区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低油价下中国油公司海外勘探工作思考
     
    郭金瑞,王大鹏,田纳新,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4): 6-1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728.003
    摘要168)      PDF(pc) (1406KB)(586)    收藏
     为了应对低油价对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投资战略的影响,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海外勘探开发的高效,分析低油价形成的背景和下一步走向,研究国际公司在历次面对低油价时的措施和策略,总结中国油公司海外勘探现状和国际油气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地缘政治博弈和利益冲突是油价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低油价,国际公司优化公司资产并追求协同效应,压缩投资,把油气业务向低成本、低风险区域转移。并提出了中国油公司低油价时期的应对策略,对于现有项目,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结构调整,优化项目配置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远景目标获取,注重与现有项目的区域规模协同效应,调整核心勘探区块和战略勘探区块的比重,调整资金分配比例,实现低油价背景下优质项目获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哥伦比亚博亚卡省的优质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梁富康,苏新旭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9-1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16.004
    摘要125)      PDF(pc) (3931KB)(630)    收藏
    文章根据含煤区分布规律、资源量和储量、煤质特征、基础设施等条件,探讨中国企业在哥伦比亚博亚卡省从事煤炭资源开发的前景。哥伦比亚的煤炭资源量175.34亿t,煤种为高品质无烟煤和烟煤。博亚卡省的煤炭资源量为30.87亿t,煤质较优,区域交通条件好,是投资中小型优质煤矿的理想地点,尤其应持续关注该省的冶金煤分布区。赤塔—乌维塔—埃斯皮诺地区的煤炭资源量为3.59亿t,冶金煤占87.2%,是博亚卡省资源潜力较为可观的地区,可作为开发的重点地区。中国煤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开发当地煤炭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一带一路”大战略推动下我国海外金矿投资策略
    许凌霄,王达,许虹,等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3): 17-2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516.011
    摘要170)      PDF(pc) (2155KB)(786)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也是最大的黄金进口国。依据全球黄金储量、生产与消费的统计分析,得知“一带一路”包括的国家黄金储量占全球的65%,但产量只占39%,有继续扩大生产的潜力,同时消费占51%,有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空间。基于国内金矿床的规模不大、品位不高、总量有限等问题,未来黄金的需求很难自给自足,需要海外投资进口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黄金需求。考虑到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动,文章综合分析了世界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金矿资源与生产现状、黄金市场形势、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提出3个海外金矿投资的首选地区:1)俄罗斯、蒙古国;2)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伊朗;3)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等,并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资源型企业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基于技术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
    王锋正,许卫华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2): 9-18.  
    摘要116)      PDF(pc) (1118KB)(556)    收藏
    为明晰资源型企业未来竞争战略及其与创新行为组合的选择,基于竞争战略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选取2011—2014年沪深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实证检验了不同竞争战略对资源型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行为在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发现:低成本战略可以直接提升资源型企业绩效,也可以通过工艺创新的中介作用间接提升绩效;差异化战略只能通过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间接提升企业绩效。结论表明:资源型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应考虑技术创新行为,二者选择及其匹配性对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世界能源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因素分析
    段红梅,孙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2): 19-2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323.002
    摘要140)      PDF(pc) (1147KB)(645)    收藏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原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区和世界大国博弈的关键地带,政策和局势的改变均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趋势,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首先通过分析国际能源体系来说明中东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成为大国博弈对象的原因。其次论述了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生产格局和能源消费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尤其是美国新推出的优先能源计划政策。最后从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2个方面论述能源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因素,以及对于中国在油气开发方向、能源外交、能源运输通道的维护以及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4. 绥芬河市边境贸易发展对GDP变化影响的关联研究
    矫德阳
    资源与产业    2017, 19 (2): 23-2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70323.004
    摘要117)      PDF(pc) (1194KB)(292)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门户的边境城市,绥芬河市经济迅速腾飞,边境贸易逐步成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贡献因素。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贸易等多样化的边境贸易方式对边境城市的GPD影响关联不尽相同。以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绥芬河市为例,以绥芬河市2004—2013年边境贸易数据和GDP数据为主要基础资料,采用SPSS软件对边境贸易总量的发展及各贸易方式6项变量对GDP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绥芬河市对外贸易的发展与GDP变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其中一般贸易与GDP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而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贸易和其他贸易与GDP变化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最后对绥芬河市对外贸易方式优化、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趋势演进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个省(市、区)1997—2012年面板数据
    胡渊,刘峻峰,胡伟,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5): 7-1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024.012
    摘要411)      PDF(pc) (1465KB)(521)    收藏
    采用IPCC的计算方法,测算中国30个省(市、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和水泥生产产生的碳排放,并以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Kernel核密度估计和广义矩估计,分别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趋势演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4个区域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分布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差异;2)全国和4个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碳排放强度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从分散到集聚的态势;3)碳排放强度的滞后项、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开放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有正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碳排放强度有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碳酸锂国际贸易地位分析
    朱丽丽,杨贝贝,杨雪松.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5): 1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024.010
    摘要412)      PDF(pc) (1225KB)(681)    收藏
    根据复杂网络理论,构建碳酸锂国际贸易复杂网络模型,利用UNcomtrade 数据库中2005—2014年碳酸锂国际贸易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在碳酸锂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度、加权度、聚类系数、中间中心度以及所在贸易集团模块度和集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碳酸锂国际贸易网络中,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在拥有国际贸易关系数目方面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进出口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与其国际贸易伙伴关系较为密切,且贸易关系稳定性较高。在整个碳酸锂国际贸易复杂网络中,中国的控制权较高,但其控制能力有减弱的趋势。中国所处的国际贸易集团正在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7. 浙江县域发展质量及其时空特征
    吴丹丹,马仁锋,苏飞,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5): 2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1024.002
    摘要349)      PDF(pc) (4344KB)(693)    收藏
    构建县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县域发展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浙江县域发展质量,划分县域发展质量演化类型及其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规模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社会医疗福利水平和资源禀赋是影响县域发展质量变化的主因;2)浙江县域综合发展质量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和高值东北集聚、低值西南集中的特征;3)浙江县域综合发展质量呈现“核心—边缘”模式,从核心到边缘逐渐下降,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扩大,且综合发展质量较高的县域集聚空间范围扩大。提出促进浙江县域综合发展对策:1)加快浙西南欠发达县域的生态发展;2)对杭州、宁波、金华—义乌和温台等县域发展质量较高片区,应强化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调周边县域承接产业转移,为核心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3)加速海陆统筹,实现浙江滨海三大都市的海陆经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关于构建矿业投资-地学合作-信息整合的国际矿业战略探索
    丁群安,王林,黄兴文,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6.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01
    摘要10755)      PDF(pc) (1756KB)(10235)    收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以资源采购和矿业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资源安全战略表现出对信息、国际合作的支撑需求。目前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通过矿业投资优化资源布局的效果有限,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地质国际合作落后,缺少科技话语权和投资目的国的国际合作布局,这种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国际矿业战略的科技支撑需求;另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获得相关国家的地质、科技、政策信息有限,进而影响国际矿业战略布局的有效性。提出将获取信息优势的信息联合保障、获取更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科技国际合作作为国际矿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矿业投资-科技国际合作-信息联合保障的三元国际矿业战略,并分析了3种要素在三元国际矿业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矿业投资是驱动,信息联合保障是基础,科技国际合作是引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9. 中东乱局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孙晓艳,段红梅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7-1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07
    摘要10801)      PDF(pc) (1917KB)(10497)    收藏

    中东地区是全球原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中东地区的战乱问题不仅影响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而且影响着全球的能源格局,进一步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中东石油资源在全球的地位以及中国石油供应对中东地区的依赖性,然后通过分析中东地缘政治演变与国际油价相关关系、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石油价格的相关关系来研究中东乱局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中东乱局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以及其对中国能源供给与能源通道的影响,中国对中东地区主要产油国和陆上的油气走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出于中国自身的石油安全环境因素考虑,中东应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来构建有益于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的法律环境分析
    孙阳,郝举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4): 14-1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4.008
    摘要10889)      PDF(pc) (1137KB)(10332)    收藏
    介绍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相应的政策调整、我国目前与俄罗斯在油气产业的合作情况,并分析了俄罗斯有关油气开发合作的主要法律以及与之配套的许可证、税收、环境保护等制度,最后通过现有油气合作法律环境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两国在油气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俄罗斯正通过修改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式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困扰,将油气合作重心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这与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不谋而合。俄罗斯有比较完善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但外商对俄罗斯的投资仍存在不少风险。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俄罗斯的法律,结合自身实际和战略目标要求,严格遵守俄罗斯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自身管理,合理选择对俄罗斯油气投资的组织形式和股权比例,与俄罗斯大型油气企业合作,以降低投资风险,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1. 印度矿产资源现状与采矿研究
    郑贵强,杨德方,唐书恒,王永建,朱雪征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7-1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1
    摘要6957)      PDF(pc) (1357KB)(10541)    收藏
    印度的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研究印度现在的矿产资源情况以及未来的资源需求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文章重点研究了印度的煤矿开采历史和现状、煤炭资源的类型和储量分类以及矿业开采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印度共有资源种类89种,其中包括4种燃料矿物,11种金属矿物,52种非金属矿物和22种微量矿物。印度的煤炭总储量为2 460亿t,为世界第三大的煤炭生产国,印度煤炭的85%来自露天开采,15%来自井下开采。除煤炭以外,印度的重晶石、铬铁矿、滑石矿、铁矿石、锰矿、原钢、铝土矿、菱镁矿和钻石矿的储量均比较丰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一带一路”时期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 “走出去”经营战略的研究
    谢艳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1-1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5.007
    摘要6780)      PDF(pc) (1175KB)(9826)    收藏
    为了解决我国矿产资源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及重点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在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实施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寻求和建立海外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成立政府专门部门协调和统筹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制订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国内扶植政策,开展围绕海外资源获取的资源外交;在税收、金融、社会咨询、军事保障等多个方面积极构建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铝土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陈喜峰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16-2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3
    摘要7075)      PDF(pc) (1475KB)(13520)    收藏
    近年来,中国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但国内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文章在对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储量与矿山产量、勘查资金投入、勘查新进展、铝土矿矿区开发现状、铝土矿进口贸易、氧化铝生产现状等方面对中国铝土矿资源的勘查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中国铝土矿勘查开发存在的问题:1)铝土矿资源总量较丰富,可开发利用资源储量占比少;2)勘查资金投入相对少,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有限;3)过度开采严重,静态保证年限有限;4)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5)氧化铝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进而提出了4点可持续发展建议:1)立足国内,合理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2)积极勘查开发利用境外铝土矿资源;3)铝土矿进口需多元化;4)淘汰落后产能,向国外转移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24. 我国锆资源形势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车东,王建平,吴起鑫,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23-2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2
    摘要6832)      PDF(pc) (1297KB)(9754)    收藏
    锆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锆英砂消费国,但是我国在锆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文章通过对我国锆资源分布、储量、产量、消费结构和供应量的综合分析,提出我国锆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可采储量不足、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过度依赖进口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我国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提高含锆矿物综合利用能力、加强技术改造、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开发利用海外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中国钒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吴起鑫,王建平,车东,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3): 29-3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60613.007
    摘要7003)      PDF(pc) (1866KB)(10236)    收藏
    钒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我国是钒资源大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文章介绍了我国的钒资源利用基本情况,包括我国钒资源分布区域及特点、现今开发利用状况等,并与其他国家的钒矿资源的产、储量进行综合比对分析,指出未来我国钒矿储量趋于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严重。此外,我国钒矿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开发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等问题。对此,提出重视回收利用,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严控污染物,政府引导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国对非洲矿业投资现状分析
    赵琪,张伟萍,李颖,等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1): 7-1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230.018
    摘要8838)      PDF(pc) (3233KB)(20535)    收藏
    对中国在非洲的矿业投资历史进行梳理,并从投资目的国、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3个维度分析中国对非洲矿业投资现状。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中国企业也纷纷把非洲国家作为矿业投资对象。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具有赤道以南投资项目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的分布特点;投资主体以国〖JP2〗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补充;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开采生产,其次为技术设备输出,在不同矿业投资领域受不同影响因素制约,并存在相互关联的投资特点。最后为未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提出了建议,指出中国对非洲进行矿业投资要充分考虑投资环境,摆脱投资的盲目性;注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尤其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矿业产业链后端项目,以规避投资风险,谋求更大利益。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7.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对比
    杨永伟,王训练
    资源与产业    2016, 18 (1): 13-1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230.009
    摘要8593)      PDF(pc) (1115KB)(19626)    收藏
    详细阐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现状以及优劣势,结合投资案例分析海外矿业投资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有国家和政策支持,人员稳定性好,但是体制、机制僵化,项目决策、审批时间长,市场化程度低,效率较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项目决策迅速,市场化程度高,效率高,但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人员稳定性较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矿业投资过程中应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可以通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各自长处,改善公司管理,使企业的体制、机制更加市场化,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从投资目的、战略、策略、结构和模式、风格、外部支持、人才管理和安全保护等8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提高海外矿业投资运营成功率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28. 美国油气资源与上游油气市场投资战略
    姜辉,郭金瑞,殷进垠.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6): 29-32.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126.003
    摘要926)      PDF(pc) (1252KB)(3948)    收藏
    美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巨大,前者主要富集于前陆盆地,后者则以致密油、页岩气为代表。文章通过对美国油气资源与上游油气市场的调查研究认为:国际油价的周期性回暖、美国油气市场的开放与稳定、非常规领域的分散化经营、能源公司间较强的合作愿望是开拓美国油气资源的主要机遇;同时,美国本土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海域、纳米级储层等复杂领域延伸,巨型或大型石油公司占据行业垄断、半垄断地位,由于政治因素难以获取北美地区优质常规油气项目,这是进军美国上游油气市场需面临的若干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应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采取灵活多变的投资策略,整合资源、降低风险、稳步发展优良油气资产、适时剥离不良油气资产、择机收购或参股潜力油气资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9. 阿根廷矿业投资环境分析
    康立,王国梁.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6): 33-37.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126.004
    摘要2096)      PDF(pc) (1200KB)(4252)    收藏
    文章对阿根廷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储量及勘探开发情况做了概述。通过对影响矿业投资的政治、经济、基础设施、法律和人力环境等因素的分析,认为阿根廷矿业投资环境虽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阿根廷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良好、矿业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适合投资者进行矿业投资。并对中国与阿根廷的矿业投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国对阿根廷的矿业投资可优先选择石油、天然气、铜、铀以及非常规能源等领域,在投资方式上应灵活地采取多种投资方式,以达到投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锰矿供需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刘陟娜,许虹,王秋舒,陈梅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6): 38-43.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1126.006
    摘要3968)      PDF(pc) (1738KB)(4495)    收藏
    世界金属统计局、中国海关信息网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锰矿产业发展迅速,锰矿的产量及进口量均已跃居世界前列。文章在分析我国锰矿资源的储量、产量、需求量、进口量、进口来源国以及进口价格变化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锰矿供需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我国锰矿资源尤其是富锰资源严重缺乏,锰矿产品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高;2)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价格波动较大,海外资源薄弱等。并针对我国锰矿资源供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技术设备改良、加大富锰资源勘查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走出去”开采境外锰矿资源等4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31. 新疆碳排放与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动态计量关系研究
    董洁芳,邓椿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5): 22-29.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804.002
    摘要1665)      PDF(pc) (1357KB)(1127)    收藏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VEC模型,定量研究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结果显示,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非农产值结构、非农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能源效率提高存在“反弹效应”;人均GDP每增长1%,则碳排放同方向变动3.2%;非农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变迁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短期内,新疆能源效率、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调整系数分别为0.04、-0.03、0.13及-0.11。基于研究结论,从开发新型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及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探讨新疆实现碳减排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32. 我国青藏高原矿产地储备战略思考
    袁博,李钟山,柳群义,赵敏,孙立楠,张亚龙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5): 30-3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804.016
    摘要4946)      PDF(pc) (1209KB)(1440)    收藏
    做好矿产地储备工作,有利于保持我国优势矿产资源的国际优势地位、增强话语权,保障短缺大宗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促进矿产资源的代际合理分配和永续利用。在分析青藏高原地质工作相关情况的基础上,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平衡资源代际分配、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论述青藏高原矿产地储备的必要性。同时,着力从矿种、区位、勘查程度和工作思路等方面展开对青藏高原矿产地储备的思考。最后针对性提出设立矿产地储备专项资金、建立矿产地储备管理体制和制定矿产地储备专项规划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3. 中国海外矿业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永伟,王训练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5): 35-4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804.013
    摘要879)      PDF(pc) (1218KB)(1357)    收藏
    详细阐述了中国海外矿业企业面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威胁),并提出对策及建议,希望能对中国海外矿业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或有益参考。中国海外矿业企业面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归纳起来主要有地区武装冲突或战争、恐怖袭击、社会治安、政策变动和敌对势力。基于对安全威胁的阐述和案例分析,通过与一些国内外矿业企业专家及管理人员交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海外矿业企业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6点安全保护对策或建议,分别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安全保护系统建设、积极与中国驻外使领馆保持联系及寻求领事保护、与当地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持有效沟通、积极与海外中国商会保持联系、加强与当地企业工会或矿业工会的沟通和协调、构建和谐的社区关系。中国目前急需建立和完善海外矿业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体系,并且重在事前防范,而非事后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34. 伊拉克中东部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贾怀存,刘铁树,康洪全,等.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4): 8-16.  
    摘要1078)      PDF(pc) (4153KB)(1344)    收藏
    通过对伊拉克的区域构造背景与地层充填序列分析,明确被动大陆边缘期和前陆盆地发育期是伊拉克油气形成的主要时期。在评价与类比伊拉克中东部油气盆地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典型油气田成藏特征,总结出迪卜迪拜盆地和伊拉克北扎格罗斯褶皱带石油地质条件形成整体上呈现南早北晚的规律,而区域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期次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其中,南部的迪卜迪拜盆地和中部的美索不达米亚盆地油气聚集成藏时期以晚中生代—古近纪为主,相对较早。北部的扎格罗斯盆地受晚中新世扎格罗斯造山运动的影响,油气藏最终定型较晚。另外,通过分析伊拉克中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成藏特征,指出北部的扎格罗斯褶皱带勘探潜力大于美索不达米亚和迪卜迪拜盆地,渐新统的砂岩是主要勘探对象。伊拉克中西部和西北部沙漠地区以发育古生界志留系的Akkas含油气系统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5. 印度海外化石能源战略布局及其启示
    陈喜峰,叶锦华,蔡纲,向运川,陈秀法,陈正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4): 17-24.  
    摘要1045)      PDF(pc) (1237KB)(1431)    收藏
    在分析印度化石能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印度与中东地区、非洲地区、拉美地区以及亚洲地区等的合作对印度的海外化石能源战略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印度海外化石能源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而结合我国“走出去”利用海外化石能源的现状提出了4点启示。印度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极度匮乏,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通过实施化石能源全球配置战略,印度基本构建了全球化石能源合作网络,实现了海外化石能源供应源的多元化,保障了其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此外,印度采取了“印度政府搭台,专门部门具体实施能源外交,石油、天然气企业积极进军海外”三位一体的海外化石能源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了海外化石能源外交战略规划(2011—2017)及相应的实施机制。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36. 俄罗斯能源近况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苏轶娜,许敬华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3): 27-31.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520.007
    摘要3354)      PDF(pc) (1217KB)(1283)    收藏
    014年乌克兰危机引发了欧美对俄罗斯的一系列能源制裁措施,俄罗斯毫不示弱地对欧美采取了反制裁措施。在国际能源战略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能源部于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能源科技创新、能源出口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等战略方针。俄罗斯未来能源战略重心东移,为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中国应当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理性地处理问题与挑战,采取合理有度的应对措施,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37. 我国钼资源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建议
    徐乐,王建平,余德彪,陈洪,孙长波,刘彬,张方方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3): 32-38.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520.004
    摘要1359)      PDF(pc) (1538KB)(1277)    收藏
    我国钼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远远没有成为钼业强国。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钼矿床主要类型和分布,阐述了钼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钼资源市场的供需关系,指出我国钼矿产业发展中存在资源保证年限不足、选冶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以下建议:1)实施合理开采策略,加强钼循环利用;2)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选冶技术水平;3)优化钼矿资源产业结构;4)加强环保监察力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38. 中国铬资源产业形势及其相关策略研究
    曾祥婷,元春华,许虹,韩九曦,田尤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3): 39-44.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604.001
    摘要1570)      PDF(pc) (1957KB)(1478)    收藏
    文章从国内铬矿资源特征和铬矿供需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铬资源产业形势,表现为铬矿资源严重短缺、进口依存度高、长期稳定供给缺乏保障等方面。争对这一严峻形势,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策略:1)安全投资国外铬矿资源;2)加强国际合作,实施铬矿多元化进口;3)加大国内找矿力度,加快地质详查进程;4)综合开发伴生铬矿资源,减少资源浪费;5)提高低品位矿石利用率;6)含铬废品资源回收再利用;7)建立战略资源储备体系。以期为我国铬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9. 全球铀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建议
    余文林,葛文胜,张伟,廖华,丁辉,元强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3): 45-50.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602.007
    摘要836)      PDF(pc) (1217KB)(1100)    收藏
    我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铀资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文章以权威机构和矿山数据库(MEG)提供的最新数据为基础,简要介绍了全球铀资源勘查开发现状,重点探讨我国未来铀矿勘查走向、供需关系及核电的发展趋势。对几个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家的资源情况和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按照优先顺序分为3类国家:优先投资国家、次优投资国家和较差投资国家,从而提高我国铀矿企业走出去的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困境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丁芸,林韵
    资源与产业    2015, 17 (3): 51-55.   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50520.001
    摘要918)      PDF(pc) (1207KB)(1308)    收藏
    近年来我国政府频繁出台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利好政策,但是市场反应并不强烈。很多专家甚至预测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发展速度将会降低,并且前景堪忧。但是无论是从我国的能源战略高度还是从挽救光伏产业角度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此,文章通过对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较长的投资周期、对政策持续性的怀疑以及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这3个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三座大山,故此提出了增加融资渠道,做好产业引导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