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产业 ›› 2018, Vol. 20 ›› Issue (2): 41-51.DO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80507.001
李 志,冉启兰
收稿日期:
2018-03-19
修回日期:
2018-04-18
出版日期:
2018-04-20
发布日期:
2018-06-24
通讯作者:
李志(E-mail: zbzcs@163.com)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18-03-19
Revised:
2018-04-18
Online:
2018-04-20
Published:
2018-06-24
Supported by:
摘要: 介绍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超大型铜矿床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等矿床特征,并对成矿物质来源做了简单阐述。荣那铜矿床虽是受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下的系统产物,但由于受两种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下部为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叠置关系,成就该矿床目前是多龙矿集区Cu资源里最大(332+333+334)可达1 100万t,铜平均品位053%最高的铜矿床。通过对矿床类型的精确厘定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构建了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和归纳了矿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结构基本特征,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床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中图分类号:
李志,冉启兰.
LI Zhi, RAN Qilan.
[1]潘桂棠, 徐强, 侯增谦, 等. 西南 “三江” 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3: 1-10
[2]陈毓川.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9
[3]耿全如, 潘桂棠, 王立全, 等.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J]. 地质通报, 2011, 30(8): 1261-1274
[4]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等.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5]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等.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及邻区1∶75万地质图(含说明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6]宋扬, 唐菊兴, 曲晓明, 等.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研究进展及一些新认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7): 795-809
[7]唐菊兴, 祝向平, 李玉昌, 等. 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专项填图与技术应用示范报告[R]. 格尔木: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2016
[8]魏启荣, 任利民, 魏俊浩, 等. 西藏1∶5万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地区四幅地质调查报告[R]. 格尔木: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2009
[9]李彦波, 冯军, 李宏伟, 等. 西藏自治区改则县铁格隆南矿区荣那矿段金铜矿详查报告[R]. 格尔木: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2015
[10]李富, 王永华, 焦彦杰, 等. 多龙整装勘查区斑岩型铜矿物探技术应用示范成果报告[R]. 成都: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2016
[11]芮宗瑶, 黄崇柯, 齐国明, 等.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
[12]唐菊兴, 孙兴国, 丁帅, 等.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J]. 地球学报, 2014, 35(1): 6-10
[13]陈兴水, 王少怀, 陈吉财, 等. 紫金山铜金矿床铜矿物垂直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初探[J]. 福建地质, 2013, 32(3): 173-184
[14]李金祥, 李光明, 秦克章, 等. 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 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J]. 岩石学报, 2008, 24(3): 531-543
[15]曲晓明, 侯增谦, 国连杰, 等. 冈底斯铜矿带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源区组成与地壳混染: Nd、Sr、Pb、O同位素约束[J]. 地质学报, 2004, 78(6): 813-821
[16]张德会, 张文淮, 许国建. 岩浆热液出溶和演化对斑岩成矿系统金属成矿的制约[J]. 地学前缘, 2001, 8(3): 193-202
[17]张德会, 张文淮, 刘伟.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高盐度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J]. 岩石学报, 2003, 19(1): 173-180
[18]WHIT N C, 张秋明. 成矿的浅成低温热液环境及类型: 变化及其起因和勘查准则[J]. 国外地质科技, 1991(1): 32-42
[19]田世良.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讲座[C]. 哈尔滨: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2012
[20]叶天竺, 吕志成, 庞振山, 等.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 |
[1] | 高孝伟, 张颖昆, 李华, 等. 基于改进Theil指数和Shift-Share模型的2012-2021年中国产业偏离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5-24. |
[2] | 王理想, 王建民. 碳中和目标下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调整的经济影响及其差异性[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25-34. |
[3] | 杨恺钧, 曹安琪, 方慈慧.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35-49. |
[4] | 郭素婷, 董书霞, 吴亦宁. 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时空演变及水利旅游空间结构优化[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61-74. |
[5] | 李慧涛. 资源型经济转型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00-112. |
[6] | 马海良, 高洁, 金瑞琪, 等. 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动态演进[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13-123. |
[7] | 丁雄军, 王莉, 魏源, 等. 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促进酿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24-132. |
[8] | 虞文宝. 基于ARIMA模型的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及测算——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33-140. |
[9] | 黄馨, 韩玲, 马超群. 陕西省生态系统固碳量与固碳价值的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41-153. |
[10] | 刘林玲, 刘红琴, 谭丽峰. 基于多利益主体的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演化博弈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54-161. |
[11] | 何乐天, 杨泳琪, 李蓉, 等. 基于STIRPAT模型的黑龙江省工业碳排放情景分析与峰值预测[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62-172. |
[12] | 梁荆花. 山西省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分析及优化策略[J]. 资源与产业, 2024, 26(1): 173-181. |
[13] | 潘海英, 陈玲, 任佳佳.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兼论异质性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J]. 资源与产业, 2023, 25(6): 1-14. |
[14] | 杨秀平, 刘利利, 杨凯铭.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解耦态势研究 [J]. 资源与产业, 2023, 25(6): 64-76. |
[15] | 王玉芳, 马晓敏. 污染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生态补偿与政府监督问题——基于补偿申请的信号博弈 [J]. 资源与产业, 2023, 25(6): 105-11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128
|
|
|||||||||||||||||||||||||||||||||||||||||||||||||
摘要 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