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7-0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西部五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比较分析
    朱广娇,沙景华
    2012, 14(4):  1-5. 
    摘要 ( )   PDF (13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SPSS12.0软件,选取了4个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来进一步分析西部地区五省20座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对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20个资源型城市中,鄂尔多斯和酒泉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强,最后,根据不同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资源型城市建立煤化生态工业园研究——以山西蒲县为例
    田晓艳
    2012, 14(4):  6-11. 
    摘要 ( )   PDF (23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煤化工产业及以煤炭产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目前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优选路径之一。山西蒲县具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循环经济企业集团,具备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机制及主要的产业细分方向研究,探索了在蒲县建设以500万吨煤炭洗选项目为起点以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导产业链,煤—电—化一体化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思路,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煤化工生态工业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资源战略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宋明智
    2012, 14(4):  12-18. 
    摘要 ( )   PDF (1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从国内外天然气储量分布入手,阐述了目前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发展天然气的具体对策和措施。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难题,天然气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用于化工和电力部门。未来应通过提高对天然气资源的认识,加强天然气勘探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天然气运输、储存和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产业法律体系等途径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何剑,纪俊
    2012, 14(4):  19-24. 
    摘要 ( )   PDF (1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研究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利用2002—2008年的有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协调度计算等方法,对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面板数据模型、协调度测算的结果分别表明:这一时期,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三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但从协调度所处阶段来看,部分年份,宁夏、新疆、青海等省份处在濒临失调、基本协调的阶段,陕西、甘肃处在协调发展阶段。针对西北五省区这一时期的协调状况,提出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监督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有选择性的引进东部转移产业,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建议,提升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吕晓岚
    2012, 14(4):  25-29. 
    摘要 ( )   PDF (16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五”规划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出新目标,天然气的使用比例将由“十一五”末的4%提升到8%。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化步伐。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产业内竞争企业结构及竞争、政府作用以及机会和风险6个方面分析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产业,最后结合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对策。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2020年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
    张峰,马洪云,沙景华
    2012, 14(4):  30-35. 
    摘要 ( )   PDF (15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铜消费需求增加迅速,国内铜资源供需失衡状况加剧。由于情景分析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特点,因此已广泛运用在矿产资源消费预测中。运用情景分析法科学预测2020年我国铜资源消费水平,并根据预测结果为我国如何缓解铜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合理化建议。通过对比发现,“中情景”模式预测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一方面表明未来我国国内铜供需失衡状况依然严重,另一方面建议要通过“走出去”和“立足国内,开源节流”两种渠道来增加铜供给。同时,“高情景”和“低情景”模式预测结果也有其指导意义,即通过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来尽量实现“低情景”发展模式,避免“高情景”模式的出现。

    资源管理
    区域矿业经济优势与储量优势协调性评价
    吴尚昆,侯华丽,董延涛,王鹏
    2012, 14(4):  36-40. 
    摘要 ( )   PDF (2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尝试构建了区域矿业经济优势与资源储量优势协调度、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矿业经济优势和资源储量优势的协调度评价,重点探讨了不协调区域的矿业发展战略。研究认为:1)B1类不协调区(区域矿业经济优势大于资源储量优势,资源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区域)要重视挖潜并充分利用海外矿产资源,建设以进口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临海型基础工业,并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2)B2类不协调区(矿业经济优势要弱于资源储量优势,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要加大勘查力度,摸清家底,延伸产业链,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由原料输出型的浅层开发向深层综合性利用开发转变,同时加快绿色矿业的建设。

    我国矿业用地现状及其节约集约利用途径
    周伟,白中科,曹银贵
    2012, 14(4):  41-46. 
    摘要 ( )   PDF (13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业用地属于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结合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合法,分析了矿业用地的范畴、采矿用地特征以及我国采矿用地供应规模和采矿损毁土地规模;基于采矿过程与土地产生的关系提出了矿业用地少占地、造好地、快复垦和利用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并从探矿、可研、采矿、闭矿全程要通过规划、工程节地以及矿业用地改革等途径,实现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晋城市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类型划分
    艾萍,师学义
    2012, 14(4):  47-52. 
    摘要 ( )   PDF (13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宅基地整理潜力测算研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为判定该地区土地资源潜力提供依据。以晋城市3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和分析大量宅基地利用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晋城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选取了10个影响整理潜力的微观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晋城市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类型划分为3种。研究表明:在调查分析的30个行政村内,潜力主导类型为一户多宅型的行政村有10个,占总数的33.33%;潜力主导类型为宅基地面积超占型的行政村有12个,占总数的40%;潜力主导类型为规划指标提高型的行政村有8个,占总数的26.67%。因子分析法用于整理潜力类型划分使得划分结果更合理、更科学。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发展初探
    田毅,吴克宁,王金满
    2012, 14(4):  53-57. 
    摘要 ( )   PDF (12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统计分析等方法,论述了我国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该学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该学科的内涵与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学科,应以土地、水资源、海洋、矿产等资源为研究对象,以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等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为基础,逐渐形成一个以产权产籍有效管理为核心,集国家的法律、经济、行政制度为一体,可以实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群。

    资源开发
    我国锡矿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孙虎,王建平,王玉峰,王雄伟
    2012, 14(4):  58-62. 
    摘要 ( )   PDF (18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电子及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锡矿生产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自2004年起,我国每年以不足全球30%的资源开采出全球40%以上的锡,基础储量逐年下降。我国锡产业存在综合利用不足,再生锡比例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变相原材出口等问题。通过与其他国家在开发利用方面对比分析,建议由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国内勘查投入,积极探索国外资源,整合国内锡矿企业,建立循环产业模式,完善产业链条,明细出口征税项目,以保障我国锡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熵权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
    赵磊,刘洪彬,于国锋,李铁柱,孙伟,王闯
    2012, 14(4):  63-69. 
    摘要 ( )   PDF (13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已成为国际土地科学的前沿领域。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葫芦岛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2003—2009年葫芦岛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发展趋势是逐年提高的,说明葫芦岛市的可持续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据此提出了葫芦岛市未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在资源环境方面,要搞好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在经济方面,要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沿海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在社会方面,要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四川冬季旅游市场特征与开拓研究
    熊明均
    2012, 14(4):  70-74. 
    摘要 ( )   PDF (22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冬季旅游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深入分析了四川冬季旅游市场的特征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基于四川旅游政务网2004—2010年的月旅游统计数据,四川冬季旅游是全年中最薄弱的环节。冬季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占四川冬季入境游客总量的5606%,人均停留时长为178天,低于春夏季节并呈现下降趋势,但冬季的人均花费最高;冬季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重庆、北京和上海,占四川冬季国内入川游客总量的7242%,尤其以四川本省游客为主,人均花费低于夏秋季节并且年际波动大。分析发现天气和气候因素、冬季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弱以及冬季旅游市场研究的缺乏影响了四川冬季旅游市场的发育,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沁南3#煤与15#煤显微煤岩组分对微裂隙的控制研究
    刘浩,黄文辉,敖卫华,陆小霞,刘素平,罗金玲
    2012, 14(4):  75-81. 
    摘要 ( )   PDF (3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沁水盆地南部10个煤矿的3#煤与15#煤样品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了微裂隙的特征及其与煤岩组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裂隙在3#煤与15#煤中普遍存在,15#煤裂隙较3#煤发育,但15#煤中的裂隙被矿物充填较严重。微裂隙在镜质组内最为发育,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均有发育,均质镜质体中的裂隙最为密集,其次是基质镜质体,其他显微组分中裂隙发育较少甚至不发育;惰质组中的裂隙主要发育于丝质体中,主要为外生裂隙中的张性裂隙,内生裂隙在高煤阶煤的惰质组中不发育。煤岩组分对煤中微裂隙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包括不同组分在泥炭化作用中吸收的水再释放、组分结构与生气量的综合作用及力学性质3个方面。

    资源评价
    安徽省凤阳山地质公园地学景观研究与旅游开发建议
    邱志勇,陈贵伦,胡奋春,郭庆,童彬
    2012, 14(4):  82-87. 
    摘要 ( )   PDF (13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凤阳山地质公园及其周边附近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珍贵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为了进一步挖掘凤阳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根据该地质公园及其周边的地质背景条件和人文历史深入讨论其旅游地学意义。认为该地质公园特有的岩溶洞穴遗迹、岩溶地貌遗迹、地层古生物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和火山遗迹等类型特色鲜明、实属华东地区少见,同时,该地是研究我国前寒武纪和解决我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衔接及对比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最后,为凤阳山地质公园的今后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为人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地球、认识自然提供便利条件。

    侯马市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潜力分区评价
    邵泽慧,师学义,文胜欢,和文超
    2012, 14(4):  88-95. 
    摘要 ( )   PDF (44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是实现土地集约节约的有效手段,是解决当前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的必然要求。利用侯马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的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城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各个村庄的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综合评价值,将侯马市农村居民点置换潜力划分为三级三区,并针对每一级别村庄的特点确定了2010年、2020年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关于矿山遥感监测实施效果评估的思考
    周进生,牛建英,朱瑞兵,姚钰莹
    2012, 14(4):  96-100. 
    摘要 ( )   PDF (19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矿山遥感监测及实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矿山遥感监测实施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整体性、关键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依据效果、效益、效率“三效”相统一的目标,构建了矿山遥感监测实施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最后,对矿山遥感监测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描绘出了具体的推进路线图,这对推进全国矿山遥感监测实施效果的评估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南五市为例
    王友明
    2012, 14(4):  101-107. 
    摘要 ( )   PDF (13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则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工程。以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旅游资源条件、城市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管理调控条件等4大子系统和29项评价因子组成的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对苏南五市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苏南五市城市旅游资源都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为苏南五市可持续利用城市旅游资源提供有益参考,也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和量化方法。

    资源环境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及其经济环境效应——以塔河流域巴州地区为例
    李雪梅,闫海龙
    2012, 14(4):  108-114. 
    摘要 ( )   PDF (28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塔河流域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以巴州地区为例,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经济环境效应。研究结论发现:1995—2009年矿产资源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总体水平维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上升趋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是巴州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矿产资源产业的就业吸纳较强,企业集聚能力强,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矿产资源产业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线性增长关系;矿产资源产业税收成为巴州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应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潜力下降。因此,应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深煤层二氧化碳埋存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初探
    万毅,白鸽,张松航,郑贵强,周龙飞
    2012, 14(4):  115-121. 
    摘要 ( )   PDF (21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CO2的捕获和埋存技术中,深煤层CO2埋存技术堪称非零和博弈的典范。CO2在深煤层的埋存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同时可以驱替煤层中的CH4气体,达到煤层气增产目的。然而,由于目前对深部煤层储层特性的研究还较为局限,深煤层CO2埋存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阐述了深煤层CO2埋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目前主要存在的4大技术难题,即流固耦合问题、CO2超临界吸附问题、埋存安全问题和地质工程整合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研究方向,强调进一步补充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当务之急,提出“建立深煤层CO2可封存性评价体系”的概念。

    资源调查
    市(地)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及空间管制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
    刘杰,王恒伟,陈威
    2012, 14(4):  122-127. 
    摘要 ( )   PDF (28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的客观反映,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内容,也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对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内涵及尺度,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3种类型,然后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进行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两种分区模式。

    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路婕,吴克宁,郧文聚,赵华甫
    2012, 14(4):  128-134. 
    摘要 ( )   PDF (16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定全国统一可比的耕地占补按等级折算系数能够为易地占补平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不同折算基础和不同等级尺度上折算系数的编制方案,认为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系数应以国家级分等成果为基础,利用15个耕地等别及其相对应的标准粮产量上限值计算折算系数,并从应用角度提出建立“两重一省”的耕地占补协调区域方案,确定了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的应用步骤。

    建设庙前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与意义分析
    李玥,彭和求, 傅中良,赵新雷
    2012, 14(4):  135-139. 
    摘要 ( )   PDF (1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常宁市庙前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常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探讨了解决地质旅游资源保护和申报庙前国家地质公园的对策和措施。认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有助于推动庙前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有助于庙前地质旅游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也为拓宽衡阳旅游空间、提高衡阳旅游科学品位、打造衡阳旅游南北呼应新格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资源经济
    政府调控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问题研究
    徐博,邓宏兵
    2012, 14(4):  140-145. 
    摘要 ( )   PDF (13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分析了关于政府介入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理论观点,认为外部不经济性决定了资源型产业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和调节。从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特殊重要性、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独特性、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的特殊性、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不经济性、资源型产业实现集群化的特殊困难性等方面探讨了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调控的必要性。认为政府调控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作用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优化外部环境、规范市场行为、构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合理的要素流通机制、打造科学的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

    铜产业生态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徐盛华,张建玲
    2012, 14(4):  146-150. 
    摘要 ( )   PDF (2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能减排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铜产业如达到这一目标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铜产业链的物质运动及其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根据铜产业链系统和铜产业链生产工艺流程,完善产业链的企业组成,将物质、能量、水、技术和信息进行系统集成,并进行非物质化设计,使铜产业链上的物质、能源、废弃物梯级循环利用,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和企业内部各工序节点实现生态化。通过对江铜集团产业链的实证分析,得出了科学地设计、按设计进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依靠科技创新是实现铜产业链生态化低碳发展根本途径的结论。